手植小松
小松盈尺已凌云,肯学芬芳桃李春。
想汝龙鳞合抱日,老僧应是再来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松树刚过一尺高,已展现出凌云之气,它也会学习桃李树的芬芳与春天的气息。想到它未来有一天会长成苍天大树,成为人们怀抱的地方,那应该是我这个老僧再度修行的时刻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手植:亲手栽种。
2. 小松:幼松,即刚种下的松树幼苗。
3. 盈尺:长度达到一尺,这里指小松的身高。
4. 已凌云:已经高耸入云,形容松树生长迅速。
5. 肯:愿意。
6. 芬芳:香气扑鼻。
7. 桃李春:桃花和李花的盛开时节,一般指春天。
8. 想:想象。
9. 汝:你,这里指小松。
10. 龙鳞:松树粗糙的外皮形状如同龙的鳞片。
11. 合抱:两臂环抱。
12. 日:时间。
13. 老僧:年迈的僧人。
14. 是:表示肯定判断。
15. 再来人:再次来到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手植小松》是释怀深一首描绘松树生长的诗。诗人以手植的小松开篇,强调其虽仅盈尺却已经可以凌驾云层,展现出松树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紧接着,诗人提出一个问题:这种不慕芳菲、不求浮华的松树精神,是否值得学习?显然,诗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通过对比桃李的短暂春天与松树的坚韧生命,表现出松树虽然无香、不惹人注意,但生命的价值却不输于其他花卉。结尾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设想在小松长成参天大树的那天,自己是否能再次见到这盛世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松树成长的期待和见证它成长过程中的喜悦。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品格,更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追求——坚韧不屈、独立独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手植小松》是宋代诗僧释怀深的一首描绘松树生长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在文学方面,宋代诗歌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佛教也在宋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寺院林立,僧侣众多。释怀深作为一名诗僧,他的人生经历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宗教氛围密切相关。
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虽然政治形势较为复杂,但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器生产基地,丝绸贸易使得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理学逐渐成为主导思想。这些都与释怀深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推测:《手植小松》这首诗歌可能是释怀深在某个宁静的寺院或山林中创作的。他在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过程,诗人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