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斗茶记

标题包含
斗茶记
  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入,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  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  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庚(1070年-1127年),字子西,号乐圃,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唐庚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介是著名学者,曾任尚书右丞。唐庚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政和二年三月壬戍,我与几位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茶。我用龙塘水煮茶,然后评定等级,认为某种茶最好,另一种次之。有个福建人带来的茶叶品质非常好,但也被我排在了后面。总的来说,这些茶都非常精致。    天下的事物往往有着奇妙的缘分,富贵有权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它们,而那些贫穷、困顿、颠沛流离的人却可能意外地获得它们。就像古人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真的呢。唐朝的李卫公喜欢喝惠山泉的水,不惜设置驿站运送,无论多远都愿意尝试。近代欧阳修在《龙茶录》中记载,他在嘉祐七年参加明堂典礼,晚上开始用小龙团茶分配给二府的官员们,每人一块,大家都不敢拆开品尝,至今仍然收藏着。那时是熙宁元年。    听说品茶并不在于茶的形状,关键在于新鲜;泡出来的茶水是否好喝不在于它来自哪里的井水,关键是水质是否鲜活。从千里之外运来的水,其真假难以判断,即便能识别出真水,也已经不是活水了。从嘉祐七年的壬寅年到熙宁元年的戊申年,前后七年,经历三个朝代,这茶还能留存,难道它还是原来的茶吗?    现在我提着瓶子去龙塘取水,只走了几十步,这样的水适合泡茶,古人认为它不输给远处的山水。从海路到建安,只需要几天就能到达,所以每年新茶在三月份左右就可以上市了。尽管我因犯错而受到惩罚,但在适当的机会,我还是能和诸位朋友在这里轻松愉快地聊天。用泉水煮茶,只为这一刻的舒适,即使在乡野之地,又怎么能比得上烹煮千里之外的水,冲泡珍藏了七年的茶叶呢?
去完善
释义
1. 政和二年:公元1114年。 2. 三月壬戍:农历三月十二日。 3. 寄傲斋:作者的朋友的书斋名。 4. 第:评定等级。 5. 龙塘水:当时品质较好的水之一。 6. 闽人:福建人。 7. 赍:携带。 8. 宜:应该。 9. 力:力量。 10. 致:得到。 11. 贫贱穷厄:贫穷困厄。 12. 流离迁徙:四处漂泊。 13. 李卫公:唐朝的李靖,曾任尚书令,被封卫国公。 14. 惠山泉:位于江苏无锡,被誉为“天下第二泉”。 15. 驿传送:通过驿站传递。 16. 欧阳少师:指欧阳修,曾任尚书令。 17.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 18. 明堂:古代举行大典的地方。 19. 小团:当时一种高级的茶。 20. 二府:指中书省和门下省,是宋代最高行政机关。 21. 七载:七年。 22. 至今:至今。 23. 方:方圆。 24. 磨砺:经过锻炼。 25. 岁:每年。 26. 罪戾:犯罪。 27. 上宽不诛:皇帝宽容不杀。 28. 安:哪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品茗的诗歌,诗人唐庚通过与友人斗茶,评鉴茶叶的等级和口感,从而感慨命运的机缘巧合。对于茶汤的选择,诗人认为茶的贵重在新鲜和水源的活性,从地点到水质都体现了选择的慎重。诗中提到了李卫公的惠山泉以及欧阳少师的《龙茶录》,更加突出了品茗的高雅品味。尽管诗人在田间乡村中汲泉煮茗,但仍是享受生活中的片刻宁静。全诗表现了品茗的愉悦、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斗茶记》是宋代诗人唐庚创作的一首描绘品茗、比赛茶艺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人们在闲暇之余举行品茶活动,以茶为媒,不仅品尝到茶汤的美,还增进了友谊和情感交流。 这首《斗茶记》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茶文化盛行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唐庚生活优裕,他的仕途相对顺利,担任过多地的官员,对民间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同时,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茶人、茶艺师,茶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茶文化在士人中广泛传播。 《斗茶记》中的“斗”,实际上是指品评之意,通过对茶的品鉴,展现了北宋士人的雅趣及当时的文化风尚。同时,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