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桐庐知县刁衎歌
诏守江西新定郡,二年抚俗谁相问。
白浪青山绕郡城,卧理烟霞称嘉遯。
帝乡迢迢天一涯,子牟恋阙人不知。
慷慨情怀何企慕,宋璟政事杜牧诗。
六县万家人辑睦,鱼盐利人茶货足。
公家事简案牍稀,芳草疏篱映空狱。
杨柳湖边观钓鱼,芙蓉池上静看书。
优游天爵浩然性,贵如三入承明庐。
靖节先生来访我,欣然延入皇堂坐。
歛襟欲坐先发言,捧出尺书双袖间。
七轴好词同跪授,儒雅礼丰情意厚。
主人识鉴非延陵,金石何烦荣固陋。
且置琼瑶未暇看,高谈如绮有余欢。
黄鹂百啭天欲暮,客去斜阳已半轩。
焚香道院无人到,风花拂几收真诰。
却取文编一一看,南朝体制多渊奥。
两轴七字五字诗,珠贯累累乐府词。
古于禅月画罗汉,丽于范蠡进西施。
议论精微穷理窟,赋咏升高能体物。
一篇序送周子通,飘飘思若翻冥鸿。
自有沧浪高尚志,因人命笔生词锋。
尝闻水国清辉殿,曾事吴王侍文宴。
田园未遂归去来,严子台边知一县。
古人穷则善一身,达则惠泽如阳春。
一邑生灵如受赐,何须兼济方为贵。
金门吏隠能安身,何必弃官为逸人。
桐庐山水幸堪赏,歌诗酬唱且相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诏命管辖江西新定郡,已任期二年有谁关心民生。
绿水青山环绕郡城,治理得法堪称隐居的佳境。
京城遥远天涯相隔,子牟眷恋宫阙谁人知。
慷慨满怀怎能企盼,仰慕宋璟的政务和杜牧的诗才。
六县万家和睦共处,鱼盐之利人民富足。
公务简单案牍稀疏,悠然自得欣赏蓝天白云。
杨柳湖边观赏垂钓,荷花池塘静心读书。
优游自得天性自然,显贵如同三次任职承明庐。
靖节先生拜访我,高兴地邀请他入座。
端正衣襟准备交谈,从他袖中拿出一封书信。
七轴诗词同座传授,儒雅礼厚情意深长。
我不需像延陵公子般慧眼识才,不必用金石之才来巩固声誉。
暂且放下珍贵礼物来不及细看,愉快的交谈如织锦绣缎。
黄昏时分黄鹂百啭,客人离去时已近傍晚。
寺庙烧香的院落没有人来,风中的花朵轻轻拂过书桌上的真经。
再次拿起诗书细细品味,南朝文体丰富深邃。
两轴诗句体裁各异,犹如串联起来的珠宝般美丽。
画风古朴的禅月罗汉画,描绘艳丽的范蠡献给西施的画面。
议论深入浅出洞察哲理,诗赋歌颂生命百态。
写序赞周子通飘逸如鸿,有感而发词句犀利。
心怀清澈的高尚志向,因他人之事提笔撰文。
曾经听闻水国的辉煌宫殿,曾陪伴吴王享受文人的宴席。
田圆生活尚未实现,如今在严子台的旁边担任县令。
古人处困顿时独善其身,发达时惠泽众生如春。
全县百姓受到恩赐,不必兼济天下更显可贵。
官场之中也能安然处世,何必弃官当隐士。
桐庐的山水值得欣赏,诗赋唱和亲如兄弟。
去完善
释义
1. 诏守江西新定郡:新定,即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淳安县,这里田锡被任命为知县的地方。
2. 宋璟政事杜牧诗:宋璟是唐朝的名臣,其政治成就显著;杜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以豪放、俊爽的诗风著称。这里是表达作者对政治才能与文学才华的双重欣赏。
3. 鱼盐利人茶货足:鱼盐和茶叶都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
4. 六县万家:指田锡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广大,人口众多。
5. 抚俗:安抚百姓,治理地方。
6. 人不知:暗指自己心系朝廷,但未能获得赏识。
7. 子牟:春秋时期的名士公孙弘,字子牟,此处代指田锡自己。
8. 帝乡:指首都或皇帝的居所,这里指当时的汴京。
9. 天一涯:遥远的天际,这里指离京城遥远的地方。
10. 草疏篱:形容村野风光,也寓含闲云野鹤的生活情趣。
11. 黄鹂百啭:黄鹂鸟叫声婉转动听,以此渲染愉悦的气氛。
12. 斜阳已半轩:太阳已经偏西,光线从窗户斜射进来。
13. 皇堂:高雅庄重的厅堂。
14. 敛襟:整理衣襟,表示郑重其事。
15. 捧出尺书双袖间:田锡从袖子里取出一封短札。
16. 七轴好词:这里指的是骈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的作品。
17. 儒雅礼丰情意厚:夸赞对方的作品既有儒家风雅,又有礼仪的严谨,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18. 主人识鉴非延陵:延陵,古代的地名,这里借指华美的宝物,而“非延陵”是说作者自认没有像延陵那样珍贵的宝物可以回赠对方。
19. 金石何烦荣固陋:这句是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能像金石一样永恒流传,无法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
20. 琼瑶:比喻华美的文章,这里指对方赠送的文章。
21. 高谈如绮: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如同织布的梭子一样流畅。
22. 禅月:五代时期画家贯休的号,他擅长画罗汉图,这里用他的名字来赞美对方的画作。
23. 范蠡进西施:范蠡,春秋时期的谋臣,曾向越王勾践献西施,使她成为绝世美女,这个故事用来赞美对方的诗才如画中美景。
24. 议论精微穷理窟:这句话赞美对方的理论研究深入细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5. 赋咏升高能体物:这句是对对方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深入事物本质,写出富有哲理的篇章。
26. 飘飘思若翻冥鸿:这句是赞美对方的才情飘逸,如同高飞的鸿鹄。
27. 沧浪高尚志:借用古人诗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意为自己有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8. 田园未遂归去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在官场,但内心仍然向往田园生活。
29. 严子台边知一县:这是说作者在严子陵隐居的地方担任知县。
30. 古于禅月画罗汉:再次引用贯休的例子,表达对方作品的古雅韵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与友人、山水之间的酬唱之作。起首部分描述了诗人任职于江西新定郡时,两年时间里的生活状况,以“白浪青山”以及“卧理烟霞”的形象勾勒出了其身处的环境特点,体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隐居生活状态。接下来,通过引述古人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于政治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向往之情。在描绘地方百姓的生活场景中,运用“六县万家”和“鱼盐利人茶货足”的表述,展现了诗人治理下的社会和谐景象。“芳草疏篱映空狱”一句,更是以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接下来,从“杨柳湖边观钓鱼”至“贵如三入承明庐”数句,展示了诗人在治理之余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从中亦可窥见其怡然自得的心态。而当“靖节先生”造访之时,诗人则以热情款待的姿态表现出自身的坦荡胸怀。之后,面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更是以尊敬的态度回应对方的重视。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则描绘了自己在闲暇时刻的生活情景。他以佛道的修行之境为自己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内心世界,并潜心研读了南朝的诗篇。与此同时,他还在“议论精微”中展示了自己的才情,特别是在为好友撰写的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诗人还追溯了自己的过往经历,旨在说明自身在政治生涯中所秉持的原则及高尚情操。
总之,这首《酬桐庐知县刁衎歌》是诗人将个人理想、人生态度以及地方治理等内容紧密结合的佳作,以此展现其文人墨客的风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桐庐知县刁衎歌》是宋代诗人田锡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4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田锡是钱塘(今浙江杭州)的县令,而刁衎则是他的上级,担任桐庐(今浙江桐庐)知县。
在创作这首诗时,田锡已经步入中年,经历了宦海沉浮,对官场的风风雨雨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钱塘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清廉奉公,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誉。然而,他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曾数次被贬谪。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民族矛盾交织的时期。皇室与权臣之间的权力争夺,使得朝政腐败,民生疾苦。田锡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官员,面对这样的现实,深感忧虑和责任。
《酬桐庐知县刁衎歌》表达了田锡对刁衎的敬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田锡对为官清廉、为民造福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