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望因寄宋太素

标题包含
晚望因寄宋太素
春深水榭絮纷纷,支策临高日欲曛。 故国已迷巴徼路,断肠空似岭头云。 燕飞芳草随天远,鶑啭残花隔竹闻。 物景感人情不尽,因成吟咏寄于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田锡(940年-1004年),字表圣,号碧落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田谏议”。 田锡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周显德年间,田锡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入宋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深处的凉亭里飘着如絮的花瓣,手拿书本倚在亭子高处看夕阳。思念故乡却迷失了遥远的路途,如同断肠一样痛苦,但只能像山头的白云一样无处安放。燕子飞向了遥远的天际与翠绿的草浪齐平,黄莺在山野竹林中啼鸣,声音萦绕四周。这些景象让人情思无法断绝,于是只好用吟咏的方式寄托情感给你。
去完善
释义
1. "水榭":水边的建筑,这里指在水边休憩的亭子。 2. "絮纷纷":形容柳絮飘散的样子。 3. "支策":拿着拐杖。 4. "临高":登高望远。 5. "日欲曛":太阳即将落山,光线渐暗。 6. "故国":指故乡或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7. "巴徼":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 8. "断肠":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 9. "岭头云":山峰上的云彩,这里借喻离愁之情。 10. "燕飞":燕子的飞翔,这里描绘春天景象。 11. "莺啭":黄鹂的叫声。 12. "隔竹":隔着竹林。 13. "物景感人情":景物触发了人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晚望因寄宋太素》是田锡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首联描述了春天的水边建筑如絮般纷纷扬扬,作者在傍晚时分倚着木棍登高望远。颔联写故国在遥远的巴蜀之地若隐若现,让人倍感乡愁,犹如断肠之痛。颈联通过燕子和莺啼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生命力,同时营造出一种空间的辽阔之感。尾联则是诗人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结合,有感而发,将对宋太素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诗歌之中。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晚望因寄宋太素》是唐代著名诗人田锡的作品。在公元950年,这位文人墨客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他告别了繁华的京城长安,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皇家文学馆,回到了他故乡的江南水乡。这使得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许多悲愁哀婉的篇章。 在此背景下,作者在黄昏时分登高远眺,自然景物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创作出了这首《晚望因寄宋太素》。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傍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断桥临水市,疏柳对人家。”同时,也表达出他的忧郁心情:“衰草连空阔,残阳带晚霞。” 这首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与悲哀。那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唐宋之交,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却无法获得心灵的慰藉。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看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态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这也是这首诗如此动人之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