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三首 其一
汉武昔好道,燕齐方士来。纵横献迂怪,信之无嫌猜。遥临太一坛,高起通天台。金枝殿上陈,芙蓉掌中开。竹宫遥望拜,炯炯神光回。流连王母宴,诡谲方朔谐。昆仑九万里,瑶池安在哉。幻妄竟何成,荒淫诚可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武帝曾经痴迷道教,于是燕地和齐地的道士们纷纷前来。他们纵横捭阖地献上各种诡异的道术,汉武帝却深信不疑。他遥远地来到了太一坛,又高耸地建立了通天台。金枝玉叶的殿堂里摆放着供品,芙蓉花朵在手掌中绽放。汉武帝遥望着竹林宫殿顶礼膜拜,炯炯有神的光芒闪耀。他在王母娘娘的宴席上游荡流连,被东方朔的神奇诙谐所吸引。可是,昆仑山有九万里之遥,瑶池究竟在哪里呢?这些虚幻的妄想最终又有何成就?汉武帝的荒淫行为实在令人哀叹。
去完善
释义
1.汉武:即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五位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显赫,但也迷信神仙之说,派人求仙访道。
2.好道:爱好道教。
3.燕齐方士:燕地和齐地的方士,即从事炼丹术的道士。燕齐是战国时期两个诸侯国,后来成为这两个地区的代名词。
4.纵横:指这些方士们大肆宣扬荒诞不经的说法。
5.献迂怪:提出荒诞诡异的学说。
6.信之:指汉武帝相信这些方士的话。
7.太一坛:祭天的地方。太一是古代对天的称呼,代表宇宙最高的主宰。
8.高起通天台:修建高大的通天塔。
9.金枝: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桃。
10.竹宫:祭祀神仙的庙宇。
11.炯炯:明亮的样子。
12.神光:神话中的光明。
13.王母宴:相传西王母曾宴请汉武帝,此宴就是比喻仙人聚会。
14.诡谲:奇特而令人迷惑。这里形容方朔的诙谐幽默。
15.方朔:东方朔,汉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机智和滑稽闻名。
16.昆仑:传说中的神山,位于西部极远之地。
17.瑶池:传说中仙女沐浴的地方,位于昆仑山上。
18.荒淫:指汉武帝过分追求长生不老,荒废政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汉武大帝求仙访道的传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仙境画卷。诗人通过对汉武大帝与方士之间的荒诞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帝王沉迷幻想、荒淫无度的讽刺与批判。诗中“金枝殿上陈,芙蓉掌中开”两句,形象地展现了仙境中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繁华只是虚幻的泡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感三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蒋山卿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这段时间里,蒋山卿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在明朝成化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有所发展。然而,这也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在这种背景下,蒋山卿创作了《杂感三首 其一》,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反思。
在这首诗中,蒋山卿以落叶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常之感。他用“年华”和“人事”来指代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坚持理想、勇敢面对困境的信念,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