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秋日杂与四首 其四
清夜耿不寐,端居兴杳然。蛩吟入床下,叶落堕阶前。麦陇耕残月,茅檐炊晓烟。只缘高卧稳,自觉懒情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夜晚,心情难以平静,静坐之时思绪万千。床下传来蟋蟀的哀鸣,台阶上落叶飘零。麦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茅屋上升起晨炊的炊烟。因为我在高处静卧,感到自己的懒散愈发明显。
去完善
释义
1. 蒋山卿:明代诗人,号南津,江苏无锡人。
2. 清夜:宁静的夜晚。
3. 端居:安居,闲居。
4. 兴:兴致、兴趣。
5. 杳然:深远的样子。
6. 蛩吟:蟋蟀的叫声。
7. 麦陇:麦田中垄起的田埂。
8. 茅檐:茅草房前的屋檐。
9. 高卧:安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秋景图。诗人以“清夜耿不寐”开篇,表达了在清朗的夜晚,思绪纷杂无法入睡的心情。接着,诗人用“端居兴杳然”来形容自己独处一室,心情沉静的状态。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述了秋天的夜晚和早晨的景象:床下的蟋蟀鸣叫,落叶落在台阶上,月光映照在麦田里,清晨的炊烟从茅草屋升起。这些景象都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最后,诗人以“只缘高卧稳,自觉懒情偏”收尾,表达了自己因为生活安定而变得有些懒惰的情态。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园秋日杂与四首 其四》是明代诗人蒋山卿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本首诗为其中的第四首,描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农民欢庆丰收的情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蒋山卿生活在明朝中叶,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显赫,但在文学创作上有着较高的成就。他在担任江西按察使期间,因秉公执法、清廉为官而受到百姓的赞誉。然而,由于朝政腐败,他最后被迫辞官回乡。在这段人生经历中,他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也为他创作田园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