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元宵)
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
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关于元宵夜的繁荣景象的古文描写,我将其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元宵夜)繁华如同往昔。正是锦里地区元宵节之际,此时略带微寒。数十里的路上马匹不断,家家户户都挂着帘子,香气随风飘散。灯火辉煌的集市犹如繁星点点。谁撒下了满天的星光呢?伴随着玉箫的声音,月光下的金莲花瓣仿佛透明。
你知道吗?这美好的时光和美丽的景色,在这个富饶的国度里是非常罕见的。在座的有两位贤能之士,他们的才华就像连绵不断的山丘一样卓越。歌声缭绕,围绕着长袖的红衫。请不要让时间流逝得太快。让我们举杯庆祝,开怀大笑吧。
去完善
释义
《绛都春(元宵)》京镗
1. 升平似旧:形容和平的景象像过去一样美好。
2. 锦里:四川成都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代指繁华的城市。
3. 元夕: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4. 十里轮蹄:形容人群熙攘,车马川流不息。
5. 万户帘帷:家家户户挂起的窗帘,寓意千家万户。
6. 火城灯市:比喻灯火辉煌的市场。
7. 星斗:星星,这里指夜空中的灯光璀璨。
8. 金莲:古代妇女的一种鞋饰,此处用来形容女子的优雅。
9. 月明如昼:月亮明亮如同白昼。
10. 知否:你知道吗?
11.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美丽的景色。
12. □丰岁乐国:没有特定的上下文,无法确定具体意思,可能指的是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13. 两贤:两位贤能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和臣子。
14. 白玉为山:用白玉雕刻而成的山,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品德高尚。
15. 联翩秀:接连不断地出现优秀的人才。
16. 笙歌:吹奏着笙、歌唱着歌曲。
17. 红袖:红色的衣袖,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18. 铜壶催漏:古代的计时器,这里指时间流逝。
19. 邦人:国人,这里指的是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绛都春(元宵)》赏析:
京镗的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浓郁的节日氛围。首句“升平似旧”,强调了当时的太平盛世,点明了背景。接着“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描述了繁华的都市,人们欢声笑语,车水马龙。“火城灯市争辉照”描绘了灯火辉煌的夜景,仿佛满天繁星洒落人间。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两位才子佳人相遇,如同白玉般的高山,彼此辉映。“笙歌一片围红袖”描写了音乐歌舞环绕着佳人的场景,象征着他们的才华横溢和美满生活。最后一句“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的祝福。
整首词用词华丽,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元宵节的盛况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绛都春(元宵)》是南宋词人京镗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至1200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正处于战争与和平交替的阶段,国家局势较为动荡。
京镗在此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丰。他历任知州、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位,政治生涯较为显赫。然而,由于当时国家政治局势不稳,京镗在任期间也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京镗以元宵节为主题,创作了这首《绛都春(元宵)》。词中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