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仙歌·三年锦里

标题包含
洞仙歌·三年锦里
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笑篱边孤寂,台上疏狂,争得似,此日西南都会。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不羞华发,不照衰颜,聊满插、黄花一醉。道物外、高人有时来,问混杂龙蛇,个中谁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锦里的三年里,每逢重阳时节,药市的繁荣热闹就如同乐曲一样沸腾。有趣的是,小路边的人家门前孤单而平静,而戏台之上却正热闹着,与这都城的繁华相比,显得有些狂放不羁。这些人哪能与今日西南地区的繁荣相提并论呢?那些只想着功名利禄的人,如果能和百姓共享欢乐,那么就算是在深秋的好日子里,也能快乐起来。我不为满头白发感到羞愧,也不在意衰老的面容,我不过是想要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插上一束菊花,享受微醺的快乐。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位世外高人来到这里,他或许会质疑这里鱼龙混杂,但谁又能说清其中的真假虚实呢?
去完善
释义
注: 1. 洞仙歌:词牌名。 2. 三年锦里:这里指词人在成都担任四川省制期间。锦里是四川成都的一个著名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3. 重阳药市:重阳节时,四川各地举行盛大的药材交易活动。 4. 车马喧阗:形容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5. 管弦沸:形容音乐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6. 篱边孤寂:指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 7. 台上疏狂:指人们在舞台上尽情表演,放纵不羁。 8. 争得似:即“怎得似”,怎么比得上。 9. 西南都会:这里指成都,因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0. 痴儿官事了:用汉代黄霸的故事比喻自己热衷公务,关心民生。 11. 乐与民同:表示愿意与百姓分享快乐。 12. 高秋好天气:指秋天的美好时光。 13. 不羞华发:指不怕满头白发。 14. 不照衰颜:指不在乎自己的衰老面容。 15. 黄花:菊花。 16. 物外:世俗之外,指超脱尘世的生活。 17. 高人:指品行高尚的人。 18. 混杂龙蛇:比喻各种各样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洞仙歌·三年锦里》京镗赏析: 这首词描述了重阳节药市的繁荣景象,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作者用“笑”字表现出自己的豁达和开朗,与孤寂、疏狂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乐于与民同乐,享受这美好的秋日时光。面对满头白发,作者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加自信,以黄花为友,尽情畅饮。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显示出作者的高雅气质。同时,他也期待有世外高人前来相会,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三年锦里》是南宋词人京镗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公元1160年前后)。 在那个时期,京镗作为一名文人和官员,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位,但因种种原因而被贬谪。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此外,南宋时期的社会氛围也对京镗的这首词产生了影响。当时,南宋与金朝的关系紧张,战争频发,民众的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京镗对人生和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词作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