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叔武示忠州张使君德远近诗次韵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王叔武示忠州张使君德远近诗次韵三首 其二
妙理居言外,高怀见酒边。 无心千里奉,有意一灯传。 柏树谁能指,虚空莫问年。 炉香聊闭合,何处觅心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妙的事物常常在言谈之外,高尚的情感常在饮酒之时展现出来。 无意中的千里之行传递了诚挚的情感,有心点燃一盏灯光,传承着深厚的友谊。 谁能指出那棵古老的柏树已经经历了多少岁月?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虚空中。 此刻炉香袅袅升起,心灵在宁静中找到了归宿。
去完善
释义
1. 妙理:微妙的道理;精微的理致。 2. 高怀:高尚的胸怀。 3. 无心:没有成见;无意。 4. 千里奉:指相隔千里之远的奉赠;此指分别之事。 5. 有意:有目的、有意向。 6. 一灯传:语出《五灯会元》卷十七“寒岩枯木”,原意指禅宗教义的传承。 7. 柏树:柏树,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长寿。这里代指长寿的象征物。 8. 虚空:道家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会归于空无,故称“虚空”。这里应该是指时间空间的无限和永恒。 9. 炉香:燃炉中的香烟。炉,焚香的炉子。 10. 心田:佛教用语,比喻人心、精神境界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表达哲理为主题,诗人通过日常生活情境与佛教的契合来传达自己的思考。“妙理居言外”,此句表达了生活中往往有一种深远的道理在言语之外,需要我们去感悟;“高怀见酒边”则揭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及对生活的热爱,于饮酒间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无心千里奉,有意一灯传”,诗人借此表达了即便距离遥远,他们仍能在心灵的沟通中彼此影响。“柏树谁能指,虚空莫问年”则描绘了佛法无边、自然规律的深远境界。而尾联则是对诗意的总结:与其费尽心机寻求生活的真谛,不如享受当下生活。诗人以通篇的感悟寄予自己恬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王叔武示忠州张使君德远近诗次韵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从诗的题目来看,这是曾协对王叔武向忠州张使君展示德行和关爱百姓的诗篇的回应。诗人采用了次韵的方式,即模仿原作的韵脚和内容进行创作,以表达对原作者的敬意和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曾协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人,他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他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担起重任,为国家分忧解难。 在这个时期,曾协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继续努力创作,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如此,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用诗歌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