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杂咏八首 其八
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
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
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
饭余无一事,更觉胜平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隔着江河眺望原野,邻居的房子背靠小城。
海边的风时不时地吹来,楚地的河水映照着人的面容显得清澈。
儿子有本事能够谋取俸禄,全家人可以一起分担农耕。
饭后没什么事可做,更觉得比平时还要舒适悠闲。
去完善
释义
1. 暮春:即晚春、春末。
2. 曾协:南宋诗人,字同季,自号云庄居士,原籍福建晋江,后来移居浙江海宁。
3. 平野:平坦广阔的田野。
4. 邻家:邻居的住宅。
5. 短城:矮小的城墙。
6. 海风:从海边吹来的风。
7. 无日:没有一天。
8. 楚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流。
9. 干禄:指求取官职或俸禄。
10. 全家:全家人。
11. 代耕:替代别人耕种。
12. 饭余:吃完饭后。
13. 一事:一件事情。
14. 更觉:更加觉得。
15. 胜平生:胜过平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暮春景象,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首联“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通过描述河对岸的田野和相邻的房屋,展现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颔联“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则通过对海风和楚水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颈联“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表达了诗人的期许,希望子女能够取得功名,全家人都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尾联“饭余无一事,更觉胜平生”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表达出在闲暇之余,享受这平静生活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暮春杂咏八首 其八》,是南宋诗人曾协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4年至1163年间,即南宋孝宗皇帝赵昚统治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曾协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他自幼勤奋好学,但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后来因得罪权臣秦桧而被排挤,外放为官,远离朝廷中心。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国土沦陷,民生疾苦。宋室南渡后,虽然偏安一隅,但仍努力恢复国家秩序。然而,当时政治腐败,权力争斗激烈,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曾协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