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
北风号乔林,万象无容姿。
高标自有时,正与冰雪宜。
老干俨枯木,疎花粲横枝。
刻玉费天巧,不为俗眼窥。
托质在空谷,清高终见知。
论功鼎鼐间,枝头子离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吹拂着丛林,万物在这风雪之中失去了颜色和姿态。然而那傲立在风雪中的松柏,却越发显得美丽动人。其粗糙而苍老的树干犹如枯木一般屹立不倒,稀疏的花朵点缀在横向伸展的枝条上,就像点缀在冰天雪地里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整个冬日景象。如此美妙的景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绝不媚俗,只有那些拥有高雅品味的人才能欣赏得到。这些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的松柏,尽管生长的环境艰险,但它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如果从它们的身上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这也就足够了,因为这已经是最纯粹的美丽和最高贵的品格了。
去完善
释义
1. 号:呼叫,风声呼啸之意。
2. 乔林: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3. 无容姿:无法展现其美好姿态。
4. 高标:高高的树梢。
5. 自有时:自然有自己的时节。
6. 冰雪宜:适合在冰天雪地中生长。
7. 老干:树干,此处形容梅树枝干苍老。
8. 俨枯木:犹如枯木一般。
9. 疏花:稀疏的花朵。
10. 粲横枝:粲然绽放于横斜的枝条上。
11. 刻玉:比喻梅花花朵洁白如玉。
12. 天巧: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13. 托质在空谷:寄托生命于空旷的山谷之中。
14. 清高:清静高远,形容梅花的品质。
15. 见知:被了解,被人们所赏识。
16. 论功:谈论其功效。
17. 鼎鼐:烹饪器具,此处比喻梅花的果实可以食用。
18. 枝头子离离:果实累累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江梅》,诗人通过江梅的形象来赞美一种独立、坚韧、纯洁的品质,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首联中“北风号乔林,万象无容姿”描绘出北风吹过树林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严峻。接下来的诗句里,诗人却以“高标自有时,正与冰雪宜”两句强调了江梅在寒冷中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对江梅精神的赞赏。再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老干俨枯木,疎花粲横枝”描述江梅的形态,赋予了它更加生动的形象,使其成为高尚品质和坚定精神的象征。
“刻玉费天巧,不为俗眼窥”则更进一步表明了江梅的高洁品质,并表达了江梅未曾被庸俗之人理解的遗憾之情。而在尾联,诗人以“托质在空谷,清高终见知”再次强调江梅孤独清高的特质,同时又为其找到了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品质的深深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江梅》展现出了江梅在恶劣环境中独自生存的独特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江梅不屈不挠、执着坚守精神的敬佩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梅》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曾协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曾协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江梅》这首诗中,他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江梅有佳实,亭亭霜雪中。”这是他对梅花品质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在严酷环境中保持坚定信念的写照。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曾协作为一位文人,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命运。他在《江梅》这首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爱。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