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香迳
白葛乌纱一迳长,心清草木自成香。
何须炉里烟成缕,不用衣间紫作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色的野葛和乌黑的纱帽在一条小径上蔓延开来,内心清净的话,就连草木也会散发出自然的香气。不需要借助香炉里的香烟来引导思路,也不必用紫色的衣物来做香囊。
去完善
释义
1. 凝香迳:是曾协的一首描绘自然界清香的诗。
2. 白葛:白色的葛麻布料,一种传统的中国服饰材料。
3. 乌纱:黑色的头巾,古代中国的一种头饰。
4. 一迳长:一条道路延伸。
5. 心清:心态清净无尘。
6. 草木自成香:自然界的草木自然地散发出香味。
7. 何须:不需要。
8. 炉里烟成缕:炉中的烟雾形成一缕缕的样子。
9. 不用衣间紫作囊:不需要用紫色的衣物作为香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为《凝香迳》,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曾协在南宋时期任江西知府,因此他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下面是我对此诗的赏析:
第一句“白葛乌纱一迳长”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穿着——白色的头巾和黑色的官服,暗示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同时,“一迳长”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漫长,意味着诗人对未来仕途的长远期待。
第二句“心清草木自成香”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其中,“心清”意味着诗人心态的平静与理智,这使他能够从自然的草木中发现美好的气息。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纯净心灵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何须炉里烟成缕,不用衣间紫作囊”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不追求名利奢华的愿望。他认为内心的清静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更为重要,正是这种心态使得生活中的草木都变得芳香四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凝香迳》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这一时期,诗人曾协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年达到了高潮。
在这个时期,曾协的个人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他曾任官职,但因对官场的不满而选择辞官回乡,从此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家人一起耕作、读书,过着平静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金兵入侵,国家局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协选择了归隐田园,这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