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韩子文

标题包含
和韩子文
寄迹惊殊县,论诗得胜流。 更容参往返,不恨此淹留。 绝唱终三叠,长谣拟四愁。 同游有陶谢,莫赋仲宣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异地生活得不同寻常, 在诗词大会上获胜实至名归。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不应该为此而苦恼和犹豫。 那些动人心弦的诗篇永不止息, 一首长诗勾起了无尽的思念。 愿我们的友情如同陶渊、谢灵运一般, 我们不会去写那些伤感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迹:客居外乡。 2. 殊县:偏远的地方。 3. 论诗:谈论诗歌创作。 4. 胜流:指有成就或有声望的人。 5. 更容:允许。 6. 参往返:指反复交流探讨。 7. 淹留:长时间停留。 8. 绝唱:极高的评价或赞美。 9. 三叠:此处指歌曲或诗篇的重复演奏或朗读。 10. 长谣:即长篇诗歌。 11. 四愁:汉张衡作《四愁诗》,表现诗人忠贞正直的品质和对国家的忧虑。 12. 陶谢:指陶渊明与谢灵运,均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13. 莫赋:不要吟咏或抒写。 14. 仲宣楼:东汉末年王粲所作《登楼赋》中的建筑物,用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韩子文在文学上的交流和共鸣。诗人以“寄迹惊殊县,论诗得胜流”开篇,叙述了自己与韩子文之间的文学交流,表现出对彼此才华的赞赏。接着,诗人用“更容参往返,不恨此淹留”来表达对友情时光的珍视,即使暂时的停留也无怨无悔。在描述诗歌创作时,诗人用了“绝唱终三叠,长谣拟四愁”来形容自己和韩子文的创作风格,表明两人共同创作出了高妙的诗篇。最后,诗人以“同游有陶谢,莫赋仲宣楼”结束全篇,表达了对友谊、创作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歌情感深厚,意境优美,展现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韩子文》是宋代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48年前后,此时曾协正处于中年时期,他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宋高宗时期(1127-1162),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官僚腐败、政治黑暗等问题依然严重。曾协作为一位有志于国家治理的士人,他关注社会现实,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和韩子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此外,曾协与韩子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互相切磋,共同探讨诗歌的技艺和思想内涵。在这首诗中,曾协以韩子文的诗句为引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人志士的赞美。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