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蓬户

标题包含
蓬户
野客何为户,编非茅即蓬。 松坚难阖辟,竹瘦谩牢笼。 疎密殊无准,粗纤任不同。 我常知善闭,宁向此矜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乡野之人居住简陋,房屋要么由茅草搭成,要么用枝条编织。松树坚实难以移动,竹子细瘦稍显单薄。它们在疏密、粗细上都有所差异,但都各有其特点。我深知善于关闭的道理,但不至于为此而炫耀自己的功劳。
去完善
释义
1. 蓬户:以蓬草编成的门,喻指简陋的住房。 2. 野客:远离城市乡村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3. 为户:制造门。 4. 非茅即蓬:不是用茅草就是蓬草制作。 5. 松坚难阖辟:松树坚硬,难以开合。 6. 竹瘦谩牢笼:竹子细弱,勉强作为束缚材料。 7. 疏密殊无准:稀疏和紧密没有一定的标准。 8. 粗纤任不同:粗糙和精细随便的不同。 9. 善闭:善于关闭门户。 10. 宁向此矜功:宁可在关闭门户方面有所炫耀。
去完善
赏析
《蓬户》是宋代诗人曾协的一首描绘农村生活场景的诗。诗人通过对“野客”的居住环境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联“野客何为户,编非茅即蓬”,开门见山地描绘了“野客”的居住条件:他们的房屋是用茅草或蓬草编织而成的,简陋而朴素。这一句既揭示了诗的主题,也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颔联“松坚难阖辟,竹瘦谩牢笼”,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房屋的构造特点:松木制作的门框坚固耐用,但却难以开关;竹子编制的窗户虽然纤细,却也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这两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野客”生活环境的特点。 颈联“疎密殊无准,粗纤任不同”,则是对这种房屋的建筑风格进行概括:无论是疏密程度还是粗细线条,都呈现出一种随意而不拘一格的特点。这一句使得整首诗的描绘更为全面,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尾联“我常知善闭,宁向此矜功”,则是诗人以自己为例,表达出对“野客”生活方式的赞赏:他们懂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生活,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上炫耀自己的才能。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描写的总结,也传达了诗人对“野客”生活的肯定和尊重。 总的来说,《蓬户》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场景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野客”居住条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蓬户》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曾协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95年前后。在曾协所处的时代,南宋经历了靖康之难,江山破碎,民族矛盾尖锐。尽管南宋偏安一隅,但诗歌文化并未因此中断,许多诗人在这种背景下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曾协本人在这时期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从一名书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然而随着官职的晋升,他也日益感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险恶。在这种心境下,他写下了《蓬户》这首诗歌。 在诗歌中,曾协以"蓬户"自喻,表达了对宁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抒发了对自己身处复杂官场的不满和无奈。这些情感都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风貌以及曾协个人的生活经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