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器先北窗
今人竞图南,朗朗百间屋。
夫子胡不然,向晦一窗足。
北窗吾亦爱,尝谓所乐独。
岂知交游中,昌歜或同欲。
光澄穷永昼,风远宜三伏。
诵书音和平,高卧梦清熟。
吟诗与作赋,未觉环堵蹙。
心安尔许宽,六合寄一粟。
闲听飞雨洒,静看游蜂触。
一笑知莫逆,排闼不待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人们争相追求成功,繁华的房屋众多。
而您为什么不这样呢?面向阴暗的角落有一扇窗就足以满足您的需求。
我同样喜欢北边的窗户,我认为这是独自享受快乐的地方。
但没想到在朋友中间,也有人和我有同样的喜好。
阳光充足,长久的一天渐渐走向黄昏,微风在三伏天让人舒适。
大声读书,声音和谐,安静地睡觉,梦境清晰。
写诗作文,感觉不到空间的狭小。
只要内心平静,整个世界都可以寄托在一粒米上。
悠闲地聆听雨滴飘洒的声音,静静地观看蜜蜂触碰花朵。
一笑之间知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开大门不必等待。
去完善
释义
1. 邓器先:人名,生平不详。
2. 北窗:指位于房屋北面的窗户,这里寓意安静、清幽的环境。
3. 图南:谋求南方的生活,这里隐含南方生活较为优越的意味。
4. 夫子:对年长或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这里指邓器先。
5. 向晦:面向阴暗处,这里指在光线较暗的北窗下。
6. 所乐独:独自享受快乐,表示自己喜欢在北窗下生活。
7. 昌歜:草木之名,这里借指植物茂盛的环境。
8. 三伏: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9. 环堵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住环境。
10. 六合:天地四方,代指整个世界。
11. 飞雨洒:指雨滴飘落的景象。
12. 游蜂触: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
13. 莫逆:彼此理解、默契的关系。
14. 排闼:推开门,形容迅速进入室内。
去完善
赏析
《邓器先北窗》是一首描绘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崇尚简约生活的诗。在诗中,曾协以“北窗”为载体,表达了对现代繁华世界的反叛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就提到现代人都在竞相追求南方的温暖和舒适,而他却选择背道而驰,在北窗下度过他的生活。这一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决心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北窗的执着热爱,认为这是他的独特之乐。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本以为自己独自享受着北窗的乐趣,没想到朋友们也有同样的愿望。这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北窗带给诗人的美好体验,如明亮的阳光、凉爽的三伏天、平和的读书声等。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更进一步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安定,即使是简陋的环境也能感到满足。他还描述了自己在北窗下度过的悠闲时光,如聆听飞雨、观看游蜂等,这些都是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最后,诗人以一句“一笑知莫逆,排闼不待速”收尾,强调了他的朋友们与他志同道合,不需多言便能理解彼此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邓器先北窗》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曾协虽担任地方官职,但他对当时的政治现状和权力斗争感到不满。他厌倦了官场生活,向往隐逸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好友邓器先,两人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
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国土沦陷。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严重,权臣韩侂胄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导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协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曾协描绘了自己与邓器先在北窗下谈论诗文的场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北窗这一意象的运用,诗人传达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寻找宁静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