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杂咏八首 其五
目断江头树,襟披海上风。
荷锄偕妇子,掷钓共儿童。
晚筀关心碧,秋莲满意红。
歌声何处起,舞手为年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眼望江边树,襟披海上的风。
带着锄头与妻儿,和孩子们一起钓鱼。
傍晚竹子绿意盎然,秋莲开得火红。
不知何处传来歌声,舞动双手庆祝丰收。
去完善
释义
1. "目断江头树":目断,视野的尽头;江头,江边;树,树木。这句是说在远望中看到江边的树木。
2. "襟披海上风":襟,衣襟;披,被风吹开;海,大海;风,风儿。这句表示在大海中吹来的风中敞开衣襟。
3. "荷锄偕妇子":荷锄,扛着锄头;偕,一起;妇子,妇女和孩子。这句描述的是农民们一起劳作的场景。
4. "掷钓共儿童":掷,投掷;钓,鱼竿;共,共同;儿童,小孩子。这句是表现人们一起在江边钓鱼的场景。
5. "晚筀关心碧":晚筀,一种竹子的名字;关心,注意观察;碧,绿色。这句描写了傍晚时竹子绿色的景象。
6. "秋莲满意红":秋莲,秋天盛开的莲花;满意,非常满足;红,红色。这句表示秋天盛开的莲花呈现出非常美丽的红色。
7. "歌声何处起":歌声,唱歌的声音;何处,哪里;起,响起。这句描绘了远处传来唱歌的声音。
8. "舞手为年丰":舞手,跳舞的人们;为,因为;年丰,年成丰收。这句意味着因为丰收的缘故,人们在庆祝的时候跳起了舞蹈。
去完善
赏析
《暮春杂咏八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描绘暮春田园风光的诗作。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目断江头树,襟披海上风”,开篇两句描绘了诗人远眺江景,感受海风的情景。通过对江河、大海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荷锄偕妇子,掷钓共儿童”,此句描述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以及儿童在江边钓鱼的画面。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劳动的愉快与童真的欢乐。同时,这两句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晚筀关心碧,秋莲满意红”,此句描绘了晚竹翠绿欲滴,秋莲盛开红艳的美景。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眷恋之情。
“歌声何处起,舞手为年丰”,最后两句以歌声和舞蹈来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景象。这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于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整首诗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结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杂咏八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南宋,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仍处于忧患之中。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协已经年逾古稀,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的建立。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关注民生,体恤百姓。在这首诗中,他以暮春时节的景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描述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柳絮、黄鹂、桃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在面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时的无奈。
总的来说,《暮春杂咏八首 其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曾协在面对暮春时节的美景时,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些感悟既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