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
曲径穿深樾,支流旁小亭。 鸟将云共远,天与树俱青。 水色清堪掇,风声静可听。 壁间余地在,落笔记曾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曲折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树林,支流旁边有一座小亭子。 鸟儿飞翔在白云之间,天空和树木都显得格外青翠。 水色清澈得仿佛可以摘取,风的声音宁静得可以聆听。 墙壁之间还有空余的地方,用笔记录下曾经的经历。
去完善
释义
1. “曲径穿深樾”:曲径,曲折的小路;深樾,浓密的树林。这句描述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一片浓密的树林。 2. “支流旁小亭”:支流,指河流的分支;小亭,小型的休息亭。这句描述的是在一条河流的支流旁边有一个小型的休息亭。 3. “鸟将云共远”:这句描绘的是天空中的飞鸟仿佛与白云一同远去。 4. “天与树俱青”:这句描述的是蔚蓝的天空和绿树相映成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5. “水色清堪掇”:水色,水的颜色;堪掇,此处意为清澈可见。这句表示水流清澈得可以一览无余。 6. “风声静可听”: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环境中清晰地听到了风的声音。 7. “壁间余地在”:壁间,墙壁之间;余地,剩余的空间。这句形容墙壁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 8. “落笔记曾经”:落笔,下笔书写;记曾经,记录过去的经历。这句表示作者用笔记录下过去的经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心境。首联“曲径穿深樾,支流旁小亭”,通过曲折的小路和分支的河流,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幽静和生机。接着在颔联中,诗人以“鸟将云共远,天与树俱青”,通过对飞鸟与天空、树木共同构成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辽阔壮丽。颈联中的“水色清堪掇,风声静可听”,则是通过对水质清澈和风声宁静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寂静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尽管岁月流转,但曾经的痕迹还留在墙壁之间,提醒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整首诗既描绘了暮春景色,又寓含了人生哲理,体现出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曾协所创作的。在诗中提到“园林青子落”、“庭户绿阴交”以及“谷雨前后时”等元素,都是春天即将结束、初夏即将来临的景象。因此,该诗应创作于暮春时节,大约在公历四月中下旬至五月初这段时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领域也丰富多彩。诗人曾协是南宋官员,他曾任临安府教授、秘书省校书郎等职。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比较安定,但他仍然关注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其诗作中也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时代背景下,此时正处于宋金对峙阶段,两国关系紧张。宋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文人墨客往往以诗歌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感慨。曾协作为南宋官员,自然也会受到这些政治氛围的影响,从而创作出类似《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这样的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