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粹伯对月见怀次韵
初收雨脚万丝悬,妙手谁人补漏天。
佳月素华迷夜旦,好诗余味满中边。
裴徊无奈谢希逸,齁䶎总输边孝先。
见说百篇酬一斗,高门重见酒中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刚下过雨的初晴时分,万缕蛛丝般的雨滴悬挂在空中,谁能凭借高超技艺补缀天空的裂缝呢?明亮月色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如同一片薄纱笼罩大地;美妙的诗句充满了丰富的韵味和哲理,使得人们反复品味,仍觉得回味无穷。
此时的思绪飘荡着,却又无法摆脱这种感触。就像原本想独自去游山玩水的人,却在旅途中逐渐被别人的兴趣所吸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计划,最终只能随大流去做一些平平常常的事。又比如原本应当成为帝王座下的重臣,却最后沦落成了打瞌睡的小吏。人生的起伏变化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可能原本想做的事情,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方向。
听说一百首诗可以换得一斗的酒量,那么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再次品尝到酒中的奥义吧。
去完善
释义
1. 初收雨脚万丝悬:指刚刚停止下雨的天空,乌云如同万丝般悬挂在空中。"雨脚"指的是雨滴降落时的形状。
2. 妙手谁人补漏天:谁有高超的技能能修复破漏的天空。这里用修补天空来比喻做诗词的才情。
3. 佳月素华迷夜旦:月亮的光辉使夜晚变得朦胧美丽。"素华"是月光的意思,"夜旦"即夜晚。
4. 好诗余味满中边:好的诗篇让人回味无穷。"中边"在这里表示诗和诗人之间的心灵交流。
5. 裴徊无奈谢希逸:徘徊无计策就像当年的谢希逸一样。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无奈心情。"谢希逸"是东晋文学家谢庄的字,擅长诗文,以文采出众闻名。
6. 齁䶎总输边孝先:虽然自己有一些才华,但在学识上总还是输给其他人。"边孝先"是一个古代文人,这里用来代指有才学的人。
7. 见说百篇酬一斗:听说创作一百首诗就可以换取一次与酒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是古人饮酒赋诗的风俗。
8. 高门重见酒中仙:在豪门大户再次见到诗酒之仙。这里是诗人借月抒怀,表达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李粹伯对月见怀次韵》描绘了一幅月下诗酒酬唱的画卷,诗人曾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首联“初收雨脚万丝悬,妙手谁人补漏天”,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喻示着生活中的短暂困境已过,即将迎来新的光明。“补漏天”则是对诗人朋友李粹伯的赞美,认为他具有高超的才华和智慧。
颔联“佳月素华迷夜旦,好诗余味满中边”,将月色与诗歌相映成趣,凸显了诗人在这个时刻的幸福和满足。其中,“素华”是指月亮的光辉,“夜旦”是黑夜和白昼交替的时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辰的喜悦心情。
颈联“裴徊无奈谢希逸,齁䶎总输边孝先”,以魏晋时期的文人谢希逸和边孝先为例,前者因忧虑国家灭亡而辗转反侧,后者则酒醉如泥,尽显豪放之气。诗人以此暗示自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感到忧虑,但依旧乐观积极,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尾联“见说百篇酬一斗,高门重见酒中仙”,表达了对诗人李粹伯的钦佩之情,并寄寓了自己与他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这也寓含着诗人对于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李粹伯对月见怀次韵》是宋代诗人曾协所创作的。诗题中的“李粹伯”是指作者的友人李天麟,他与曾协在文学上有深厚的交情。
创作时间方面,该诗的成稿年代大约是南宋宁宗时期(1195-1224年)。当时南宋偏安江南,虽无战乱但国力贫弱。
在作者人生际遇方面,曾协在这期间历任地方官吏,后入朝为尚书郎、中书舍人等职,但他淡泊名利,多次申请退居林下。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社会时局。这种境遇体现在诗歌中,就是追求恬静的生活和友情的温暖。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宋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步上升。而在文坛上,诗歌创作出现了许多新流派,其中就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陆游、杨万里为代表的小清新派。这些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反映了宋人在现实压力下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