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和以苏陈倡和韵赋水仙江梅蜡梅三种花谨次韵
天工著意初放花,三英凛凛真一家。
镂冰点酥更团蜡,始信功深解生物。
临风却嗅心自知,粲兮粲兮哦古诗。
几年刻玉但成叶,一笑真同长康绝。
得非仙种来神山,为伴老子终朝眠。
岁寒得友不忍去,且对众香勤觅句。
鼎分风月俱可人,如陈窦刘人所君。
诗场战罢戢干越,尽扫色尘歌一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花朵开始绽放,三位英雄犹如一家人般和谐。他们用冰块和酥油制作蜡烛,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与努力,终于领悟到了生命的奥秘。当风吹过时,他们的心灵相互靠近,共同吟咏着古人的诗篇。几年来,他们在玉石上雕刻出一片片叶子,这笑容就如长康画一般的美丽绝伦。他们仿佛是来自神山的仙人种子,陪伴着老者共度良辰美景。冬天来临,朋友们的到来让他们无法割舍,于是一起寻找香氛和灵感。他们享受不同风格的美酒佳肴,如同陈、窦、刘之间的情谊一样真挚。在诗歌的世界里激战过后,他们将所有的纷扰与浮华一扫而空,一心歌唱着心灵的乐章。
去完善
释义
1. 天工:指自然界。
2. 三英:这里指的是水仙、江梅、蜡梅这三种花。
3. 镂冰点酥:形容花朵的美丽和娇嫩。
4. 团蜡:比喻蜡梅的花朵形状。
5. 心自知:诗人自我欣赏自己的才华。
6. 粲兮粲兮:表示非常美丽。
7. 刻玉:形容花瓣的形状和质感。
8. 长康绝:形容花的美丽程度。
9. 仙种:指水仙花的来历。
10. 老子:作者自己。
11. 鼎分风月:比喻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友好关系。
12. 陈窦刘:三位文人,用来比喻诗人之间的友谊。
13. 人所君:别人所认为的君子。
14. 诗场战罢:比喻诗人的文学创作。
15. 戢干越:收拾好武器,表示结束战斗。
16. 尽扫色尘:扫除一切世俗的烦恼。
17. 一钵:形容一种心境,如同僧人一般的清心寡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周知和以苏陈倡和韵赋水仙江梅蜡梅三种花谨次韵》是宋代诗人曾协的咏物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水仙、江梅和蜡梅三种花的美丽景象和品格特征。诗人通过赞美这三种花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格之美的敬仰之情。
首联“天工著意初放花,三英凛凛真一家”,描述了大自然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三种花,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颔联“镂冰点酥更团蜡,始信功深解生物”,形象地描绘了三种花的形态特征:水仙如同雕刻过的冰块,江梅如同涂抹了酥油的糕点,蜡梅则如同一团融化的蜡。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它们各自独特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美丽生灵的敬畏之情。
颈联“临风却嗅心自知,粲兮粲兮哦古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这三种花的美丽景象时的心情。他心领神会地闻到了它们的芬芳,心中涌起了对古诗的热爱。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粲兮粲兮”这个词语,使得整句诗充满了韵味,令人陶醉。
尾联“得非仙种来神山,为伴老子终朝眠”,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诗人猜想这些花可能是来自神仙世界的种子,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早晨。这里诗人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周知和以苏陈倡和韵赋水仙江梅蜡梅三种花谨次韵》,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协。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段时间里,曾协因其诗才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赏识,并在朝廷任职。他身处临安这个繁华的都市,对花卉的热爱使得他对水仙、江梅、蜡梅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下了这首描绘水仙、江梅、蜡梅的诗篇。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由于金国的侵略,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虽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但在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仍然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学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这些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