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王雅州见赠

标题包含
和王雅州见赠
怀人俄复几春秋,三舍相望见末由。 千骑前驱催首路,九重侧席纳嘉谋。 茅茨至陋何堪顾,苹藻虽微尚可羞。 准拟扫除迎上客,玉蕤阴底列觥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思念故人已经过了几个春秋,我们之间的住处相隔不远却无法相见。 前方有成千上万的骑士在前引领,他们在路上互相催促着前进,展现出英勇的气概。在皇宫里,君主们正在侧席聆听着各种美好的建议和计谋。 虽然我们的住所简陋不堪,但它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使得我们不会感到孤独。那些简单的食物和饮料,虽然不值得一提,但我们仍然为此感到自豪。 我们希望能够扫除一切障碍,迎接尊贵的客人,让他们在这里享受到美酒佳肴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曾协:南宋文人,诗人在此诗中应和王雅州之赠诗。 2. 怀人:思念的人。 3. 俄复:短暂时间。 4. 三舍:古以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指两地相隔不远。 5. 末由:无法、无从。 6. 千骑:形容队伍规模庞大。 7. 前驱:向导、先驱者。 8. 催首路:引导前行之路。 9. 九重:皇帝居住的地方,此处代表皇帝。 10. 侧席:侧身恭听。 11. 纳嘉谋:采纳好的建议。 12.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代指简陋的房屋。 13. 至陋:非常简陋。 14. 何堪顾:不敢承担您的光临。 15. 苹藻:指祭祀时用的果品和水。 16. 微:轻微。 17. 可羞:觉得不好意思。 18. 准拟:准备。 19. 上客:尊贵的客人。 20. 玉蕤:指玉花。 21. 阴底:树荫之下。 22. 列觥筹:摆放酒具,准备酒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王雅州的回信,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彼此生活的关切。 首联“怀人俄复几春秋,三舍相望见末由”,表达了与友人分隔多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三舍”这个意象来强调两人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表示出即使距离遥远,但内心的挂念却没有减弱。 颔联“千骑前驱催首路,九重侧席纳嘉谋”则描写了作者的想象画面,友人正在朝廷中辅佐君王,献策治国。他运用“千骑”“九重”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友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颈联“茅茨至陋何堪顾,苹藻虽微尚可羞”,则是作者自嘲自己的简朴生活,虽然简陋却也不失尊严。在这里,他用“茅茨”“苹藻”这些普通的事物象征自己的平凡生活,同时暗含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谦逊。 尾联“准拟扫除迎上客,玉蕤阴底列觥筹”,表明作者期待着能与友人相聚,共享美酒佳肴,共度美好时光。在这里,他用“扫除”“玉蕤阴底”等词描绘出自己准备迎接友人来访的场景,凸显出热情好客之情。 整首诗在情感和意象的处理上都十分到位,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又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王雅州见赠》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和诗。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基本信息。曾协(1147年-1235年),字正一,号南湖居士,江西抚州崇仁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曲折,历任县令、尚书郎、江西提举等职,后因反对秦桧而被贬。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首诗应该创作于南宋孝宗时期,大约在1163年至1189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力相对较弱,但文化繁荣,诗人们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然后,我们要了解诗人在这段时期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曾协在南宋初年任县令,后升至尚书郎,期间曾上疏论事,因反对权臣秦桧而被贬。这一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兴衰更加关注,也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南宋初期,国家政治腐败,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志士都渴望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这种时代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其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综上所述,《和王雅州见赠》这首诗歌是在南宋孝宗时期,曾协因反对权臣秦桧而被贬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中兴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