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桂
暗绿团团树,浮苍浅浅山。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墨绿色的树木郁郁葱葱,群山在淡淡的青灰色中若隐若现。无须再过多地描述,其中的清幽韵味已经可见一斑。
去完善
释义
1. 团团:繁茂的样子。
2. 浮苍:指山脉在阳光下显得迷茫的景色。
3. 浅浅山:形容山势不高。
4. 些些:一些,少许。
5. 幽韵:这里指桂花的香气。
6. 班班:明显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小山丛桂》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小山丛桂的宁静与美好。
首句“暗绿团团树”,以“暗绿”和“团团”两个词来形容树木的颜色和形态,展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团团树”并非特指某种树木,而是泛指树林,表达了诗人对小山丛桂的整体印象。
第二句“浮苍浅浅山”,同样运用了形容词“浮苍”和“浅浅”来描述山的颜色和形态。这里“浅浅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脉,形象地传达了山景的层次感。
接下来的两句“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诗人认为,面对如此美景,无须再吟咏其他诗句,因为其中蕴含的幽雅韵味已经展现无遗。这里的“些些”和“班班”都表示很多、丰富的意思,强调了小山丛桂的美景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出小山丛桂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山丛桂》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中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南渡后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诗人曾协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艺术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产生了失望和不满,但他的诗歌创作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在困境中更加坚定地追求艺术的真谛。
这首诗《小山丛桂》描绘了诗人家乡的一片美丽景色,通过对桂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他对人生困境的豁达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体现了诗人曾协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