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懋之壶中斋请赋诗
山川吞尽一壶中,未见先生芥蒂胸。
要识广输藏粟粒,且将谈笑举针锋。
橘中载酒初无碍,花里行车足有容。
可但大千归眼界,网尘从此现重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川纳入一壶之中,未曾见到先生心胸狭窄。要知道广阔的田野藏有粮食颗粒,且能以谈笑的方式解决问题。橘子树里摆酒并无妨碍,花丛中行车足够宽敞。不只是大千世界尽收眼底,网状的尘埃也会显现出层层叠叠的复杂。
去完善
释义
1. 芥蒂:形容内心计较琐事的样子,此处形容心胸宽广。
2. 广输:指广大的输送或运输之地,这里可能指的是国家粮仓。
3. 藏粟粒:储存粮食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示国家物资储备丰富。
4. 谈笑举针锋:此处的“针锋”是比喻的用法,意思是在谈笑之间就可以处理尖锐的问题。
5. 橘中载酒:源自于南朝时期一个名叫江淹的文人创作的故事,他在梦中游历了橘州,然后在此地得到美酒。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描绘出理想中的境地。
6. 车里行车:在花丛中驾车而行,意味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7. 大千:佛教术语,用以形容广大无边的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李懋的壶中斋。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壶中斋的神奇与广阔。“山川吞尽一壶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壶中斋的大小,仿佛可以容纳世间所有山水。而“未见先生芥蒂胸”则表达了李懋心胸宽广,无所芥蒂的品质。
接着,诗人通过“要识广输藏粟粒”和“且将谈笑举针锋”两句,赞美了李懋的智慧和才华。他既能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又能把握宏观的大局。在橘中载酒、花里行车的场景中,诗人表现了李懋的潇洒自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以“可但大千归眼界,网尘从此现重重”作结,深化了主题。不仅赞美了李懋的胸怀与智慧,同时也强调了他的眼界开阔,能够洞察世事。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懋之壶中斋请赋诗》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曾协生活在南宋末年,他在当时是一个知名的文人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个时期正值宋金战争之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经济和文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儒家文化逐渐复兴,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程度较高。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协可能已经退休闲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可能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可能借此抒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