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翁士秀雪再作

标题包含
次韵翁士秀雪再作
尚记东郊千顷白,夜不闻声晓盈尺。 飘洒速若赴敌兵,密阵横空谁督责。 且从膏泽落田畴,不厌寒威凌枕席。 朅来重见冻云凝,似欲飞花袭遗迹。 起寻藜杖行东皋,麦陇芊芊净摇碧。 平生殷雷转空肠,此日准拟千仓积。 老农甚喜天破悭,尊酒相携慰疲剧。 土膏渗漉入锄犂,丁宁孙子耕须力。 劝农使君软语多,莫待官侬费鞭策。 人言回天古所难,坐变乐岁须臾间。 丈夫行志自其所,会作一朝黄鹄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那东郊千顷的白雪覆盖,整夜无声静谧,清晨却已盈满一尺。雪花犹如战士奔赴前线般迅速下落,而紧密的队形在空中排列,仿佛有谁督导。雪花滋润了田地,给人带来寒冷,却也让人体会到如躺在枕头和席子般的舒适。这次又看到天空中的冻云凝聚,就像想要飞雪覆盖之前的痕迹。于是起身拿起拐杖往东边的高地走去,看到麦田里的麦子茁壮成长,绿色在风中摇曳。我常常因殷雷之声而感到空虚,而这一天却希望它能装满千仓。老农也很开心上天不再吝啬,举起酒杯一起安慰彼此的疲劳。湿润的土地渗透着犁头,向子孙们叮嘱要用力耕耘。劝农使者用温和的话语表示,不需要等到政府采取行动。有人曾说挽回恶劣天气从古至今都是困难的,但改变欢乐的年份却似乎只需一瞬间。大丈夫要实现志向自然需要努力,说不定哪一天就能像黄鹄一样展翅高飞。
去完善
释义
1. 东郊:指都城(这里可能是指当时的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的东边郊区。 2. 千顷白:形容大雪覆盖了广大的农田。 3. 夜不闻声晓盈尺:形容夜里雪下得很大,早上起来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4. 飘洒: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5. 速若赴敌兵:形容雪下的速度很快,像军队迅速奔赴战场一样。 6. 密阵横空:形容密集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7. 谁督责:对下雪的原因表示疑问,谁在监督催促它下雪呢? 8. 且从膏泽落田畴:姑且把这场雪看作是上天赐予大地的滋润吧。 9. 不厌寒威凌枕席:不嫌寒冷的威力侵入到枕头和席子之间,形容天气寒冷。 10. 冻云凝:形容冻结的云层。 11. 似欲飞花袭遗迹:好像是要用飞舞的雪花去覆盖那些过去的痕迹。 12. 起寻藜杖行东皋:起身拿着拐杖前往东边的田野。 13. 麦陇芊芊净摇碧:麦子茁壮生长,一片绿意盎然。 14. 平生殷雷转空肠:平时听到打雷的声音都会感到空虚,这里形容听到丰收的消息内心激动。 15. 此日准拟千仓积:预想今天会有大量的粮食丰收。 16. 老农甚喜天破悭:老农民非常高兴,因为难得遇到这样的好天气。 17. 尊酒相携慰疲剧:一起带着好酒去慰问那些疲惫的农民。 18. 土膏渗漉入锄犂:肥沃的土壤逐渐渗透进锄头和犁头,比喻土地变得肥沃。 19. 丁宁孙子耕须力:叮嘱后代要努力耕种。 20. 劝农使君软语多:劝说农民勤奋耕种的官员言辞恳切。 21. 莫待官侬费鞭策:不要等到官家督促才去耕种。 22. 人言回天古所难: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改变天气是很难的事情。 23. 坐变乐岁须臾间:但大自然却能在一瞬间带来丰年。 24. 丈夫行志自其所:男子汉应该坚持自己的志向。 25. 会作一朝黄鹄举:相信有一天会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所见的一场大雪后田野的美景及人们对丰年的期盼。诗歌开篇即描绘了东郊千顷白雪的壮丽景象,紧接着通过“夜不闻声晓盈尺”展现出雪之大、之厚。“飘洒速若赴敌兵,密阵横空谁督责”形容雪花如战士般勇猛,漫天飞舞,充满气势。诗人把这场大雪看作是丰收的前兆,“且从膏泽落田畴,不厌寒威凌枕席”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热切期待。诗人重新看到冻结的云层时,认为它预示着即将再次飘落的花瓣,这是对春天和希望的暗示。 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诗人在东边的田地看到的麦苗。由于刚刚下过雪,所以地里的庄稼显得特别翠绿。作者用“平生殷雷转空肠,此日准拟千仓积”来说明自己期待着粮食满仓的丰收景象。 在诗的末尾部分,诗人描述了农民们如何欢迎这场雪,以及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并互相鼓励。他提到了劝农使君(主管农业的官员)的温和语言,建议农民们要努力工作,不要等到官府采取强硬措施才去劳作。最后,诗人指出虽然有些人觉得改变天气很难,但丰收就在须臾之间,表达了希望和信念。 整首诗紧扣主题,通过对下雪时的实景描绘和对未来的想象,以及诗人的感慨和期望,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流露出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翁士秀雪再作》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9年至1205年之间,正值南宋中期,此时北宋已灭亡约半个世纪,但江南地区仍然保持着相对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曾协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他的家庭环境却相当优越。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却不幸遭遇丧父之痛,家境因此衰落。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终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文人。 在他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往往热衷于写诗唱和,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曾协也不例外,他与当时的文人朋友互相唱和,共同探讨文学创作。这首诗便是他在与翁士秀的唱和过程中创作的。诗中的“雪再作”表明他们曾经有过一次以雪为题的诗作,而这次则是第二次尝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