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雨霁

标题包含
寒食雨霁
乱云将雨趁狂风,扫溉氛埃瞬息中。 指点山川开净绿,按行花草失欹红。 槐榆改火年年事,箫鼓迎神处处同。 自是平生观物化,不因春去始知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协,字子献,号云庄,南宋诗人。他是江西南丰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同时代。 曾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追求文学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乌云密布,伴随着狂风暴雨,一瞬间就洗刷了尘埃。 山川呈现出一片清新绿意,各种花草也显得分外鲜艳。 春天更换夏季的标志每年都在重复,各地的祭祀活动也是大同小异。 我向来把这一切看作是大自然的循环变化,不会因为春天的离去而觉得一切皆空。
去完善
释义
1. 曾协:南宋诗人,字同季,自号白云先生,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见解。 2. 乱云将雨趁狂风:描述了天气状况。乱云,指纷乱的云朵;将雨,即将下雨;趁狂风,在狂风中。这句话意味着乌云伴随着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3. 扫溉氛埃瞬息中:形容天气瞬间变晴的过程。扫溉,扫除清洁的意思;氛埃,指空气中的尘埃。 4. 指点山川开净绿:描写天气放晴后的景象。指点,这里指观看;净绿,指清新的绿色。 5. 按行花草失欹红:描绘花草在风雨过后的状态。按行,行走查看;失,失去;欹红,指倾斜的花朵。 6. 槐榆改火年年事:描述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槐榆,槐树和榆树,古人认为它们的枝条可以用来制作火种;改火,更换火源;年年事,每年的惯例。 7. 箫鼓迎神处处同:描写人们通过吹箫击鼓来祈求神灵庇佑的习俗。箫鼓,吹箫击鼓;迎神,迎接神灵;处处同,各地都有相同的习俗。 8. 自是平生观物化:表达了诗人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自是,自然是;平生,一生;观物化,观察事物的变化。 9. 不因春去始知空:意味着诗人不会因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空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首联以“乱云将雨趁狂风”开篇,通过描绘疾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为下文铺垫了背景。接着,在第二句“扫溉氛埃瞬息中”中,作者以“扫溉”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洗涤尘埃的过程,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颔联则通过对山川、花草的描绘,展示了春雨后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指点山川开净绿”形象地描述了山川在雨后焕发出的新绿,同时,用“按行花草失欹红”来形容经过雨水滋润的花草更加鲜艳动人。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 颈联则转入了对寒食节的习俗描绘。诗人以“槐榆改火年年事”表达了人们在寒食节更换火种的传统做法,同时也传达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紧接着,诗人又以“箫鼓迎神处处同”展现了各地在寒食节时举行祭祀活动的盛况,进一步强调了节日气氛的浓厚。 尾联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也包括人类社会的世代更迭。作者在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雨霁》是南宋诗人曾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曾协曾任江西提举官,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免。他的诗歌创作受到辛弃疾、陆游等人的影响,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 在诗中,曾协描绘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因政治斗争而被罢免的失意之情。这首诗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