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炎弼赴山阳守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为
壶矢新油幕,春芜旧战场。
候亭閒夜柝,归袖着天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它描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在春天里的一片草地上,曾经发生过战争的战场现在已经变得和平宁静;夜幕降临,路边的亭子里传来了稀疏的报时声;天空中飘来阵阵香气,那是春天的气息,也是回归家园的温暖感觉。
去完善
释义
"壶矢新油幕,春芜旧战场"两句中的“壶矢”是古代兵器弓箭的别称,这里用以形容战争的气氛;“新油幕”指的是刚刚涂过油的帷幕,意味着一切准备就绪。“春芜”是指春天里草木生长的景象,这里用来描绘战争之后的荒凉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战场上刚刚涂过油的帷幕,展现出战斗的气氛,而那片曾经发生过战争的春芜之地,如今已经变成了荒凉的原野。
"候亭閒夜柝,归袖着天香"两句中的“候亭”是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官员治理百姓的场所;“夜柝”是指夜间巡夜的更柝声,这里用来表现地方的安宁与秩序。“归袖着天香”意思是官员归去时衣袖上还留有地方上的香气,这是用香味来形容对地方治理成果的赞美。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官员治理百姓的地方,夜间可以听到巡夜的更柝声,显示出地方上的安宁与秩序;而当官员离开这里时,他们的衣袖上还留有这个地方的香气,体现出他们对这个地方的留恋和对治理成果的自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新油幕的壶矢、春芜中的旧战场、安静的夜柝和归袖的天香等景物,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在诗中,作者强调了战争的破坏性和短暂性,以及和平时期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王炎弼赴山阳守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为》是南宋诗人曾协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65年前后,正值南宋晚期。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朝灭亡后蒙古铁骑南下,南宋朝廷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
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相对曲折。他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时局动乱导致科举中断,他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他曾在地方担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辞官回乡,专心从事文学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家国情怀。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后期国家内外交困。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有蒙古大军压境。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期望保卫家国。然而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最终在公元1279年被元朝灭亡。
在此背景下,诗人曾协送别友人王炎弼赴任山阳知州。他对友人的期许不仅是保一方平安,更是期待他能在这动乱岁月中坚守信念,成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臣子。通过描绘“兵卫森画戟”的庄严场景和“宴寝凝清香”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