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路钤诗来告别
玉泉驰一纸,八韵有情诗。
不肯面相别,恐成离索悲。
江声喷岸坼,潮势激帆危。
旧制边州守,方令典辖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泉来信一封,共八韵情诗歌篇。
不愿见面道别,唯恐离别滋生悲伤。
江水流过岸边裂缝,潮水涌来推动船帆险峻。
昔日制定边关守则,现今掌管主管之职。
去完善
释义
1. 玉泉:地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2. 一纸:一张信纸或一首诗。
3. 八韵:指八句诗,此处可能指陈起所写的诗歌。
4. 面别:当面告别。
5. 离索: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6. 江声:长江的声音,这里可能指钱塘江。
7. 岸坼:岸边土地开裂,形容水流汹涌。
8. 潮势:潮水的涨落变化。
9. 帆危:船帆被风吹得倾斜,形容船只面临危险。
10. 旧制:过去的制度。
11. 边州:边疆地区的州郡。
12. 守:州郡的长官。
13. 方令:正要任命。
14. 典辖司:掌管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黄路钤诗来告别》是宋代诗人陈起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陈起通过描绘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玉泉驰一纸”中,以书信的传递来象征友情的沟通。这里的“玉泉”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源泉,而“驰一纸”则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紧接着的第二句“八韵有情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感情的深厚,他以八韵的形式创作了这首诗篇,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执着。
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不肯面相别,恐成离索悲”中,诗人表达了对即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之情。他不愿意与友人面对面地告别,因为他担心这种分离会让他们陷入悲伤的境地。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别离的无奈。
接下来的第五句和第六句“江声喷岸坼,潮势激帆危”,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别离的氛围。江水拍打着岸边,潮水激荡着船只,这些都象征着离别的情景,以及诗人心中那难以言喻的伤感。
最后两句“旧制边州守,方令典辖司”,诗人用旧时的制度来形容友人的身份,表达了对他未来前程的关心。这里的“边州守”和“典辖司”都是古代官员的职位,诗人以此来说明友人将有新的职责和使命。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意味着他们将各自奔赴前程。
总的来说,这首《黄路钤诗来告别》通过描绘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无奈。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黄路钤诗来告别》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作品。陈起(约公元1165年-1241年),字宗之,号陈堂,浙江钱塘人。他是一位著名学者、书商和诗人,曾在临安开设陈氏书肆,著有《尚书故实》等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当时陈起在临安(今杭州)经营书肆,以出版、售卖书籍为生。在这个时期,陈起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文人交往密切,诗歌唱和。然而,由于南宋政治斗争激烈,陈起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触犯权贵而入狱,后在好友们的营救下得以出狱。
在诗中,陈起表达了与黄路钤的深厚友谊,以及即将告别的伤感。此时的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繁华盛世,但在暗地里却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陈起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不易的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