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背
曝背向梅边,清闲且信缘。
篱疏编荻补,帘断索麻联。
道在贫何虑,天高听不偏。
案头诗几卷,肠断鹡鸰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下背靠梅树,享受着闲暇时光和与自然的缘分。
稀疏的篱笆用芦花编织修补,破损的竹帘用麻绳连接。
道路虽贫瘠但我并不忧虑,天空高远公正无私。
书桌上放着几卷诗书,其中最让我感慨的是那描绘手足之情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曝背:晒太阳背对着太阳。
梅边:梅花的旁边。
篱疏:篱笆稀疏。
编荻:用荻草编织。
帘断:窗帘断裂。
索麻:用麻绳连接。
道在贫何虑:道理在于贫穷有什么好担忧的。
天高听不偏:苍天高远,公正无偏私。
诗几卷:诗歌的几卷。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鹡鸰篇:指《诗经·小雅·常棣》,描述兄弟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曝背》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田园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梅边晒太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清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感。诗人以篱笆稀疏、帘子断裂的景象,展示了田园生活的简朴与和谐。同时,诗人表达了“道在贫何虑,天高听不偏”的信念,表现出诗人对道义的追求和对天道的敬畏。最后,诗人通过“案头诗几卷,肠断鹡鸰篇”的诗句,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诗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曝背》是南宋诗人陈起的诗作,收录于《南宋群贤小集·云居漫录》。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约公元1240年左右)。
在创作此诗时,陈起正身处南宋朝廷腐朽、社会动荡的时期。作为一位有志向的文人,他希望能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这一时期,由于金人的侵略和南宋政权的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困苦,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陈起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曝背》,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官僚贵族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广大百姓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陈起深感痛心,也激发了他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决心。他在诗中写道:“曝背巷陌,感叹岁月易失”,表达了民众在艰苦生活中的无奈和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