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扇赠别芮通父
春冰幕千丝,我箑美无度。
习习南浦秋,受藏忆袭护。
之子思吴鳞,触热遥问津。
举箑寄薄劣,却暑兼障尘。
荆榛道崎岖,轻车宜徐徐。
戴星秣骊驹,未午投林庐。
酌月重来期,名言毋重违。
自嗟君是客,忍赋别离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冰块像千万条丝线,我的扇子美丽得无法衡量。
在南浦秋天里感受着习习凉意,回想起那个保护我的人。
你想念着南方的鱼鳞般的美景,在炎热的天气里想要寻求清凉的地方。
用扇子遮蔽阳光为你送去些许凉意,同时还能防尘。
曲折的山路遍布荆棘,轻便的马车应该慢慢行驶。
拂晓时喂马草,未至中午就到达了山林间的房舍。
再次约定看月亮的时间,美好的话语不要再违背。
叹息自己是你的过客,忍耐着写出离别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洪扇:即团扇,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
2. 芮通父:可能是陈起的友人,名字不可考。
3. 春冰幕千丝:指扇子的质地如同春天的冰,轻薄透明。幕,覆盖;千丝,形容扇子的材料细腻如丝。
4. 美无度: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丽。
5. 习习南浦秋:习习,凉爽的感觉;南浦,南方的水边。这句描述的是南方水边的秋天,凉爽宜人。
6. 受藏忆袭护:受到珍藏在心里,时刻怀念着。
7. 吴鳞:指吴地的特产鱼。
8. 触热遥问津:在炎热的天气里,远远地询问渡口的位置。
9. 举箑寄薄劣:举起扇子,希望它能为您带来一丝凉意。薄劣,谦辞,表示微薄的助力。
10. 却暑兼障尘:既可以消暑又可以遮挡风尘。
11. 荆榛道崎岖:荆棘丛生的小路,崎岖不平。
12. 轻车宜徐徐:轻便的马车应该慢慢行驶。
13. 戴星秣骊驹:早晨起来,给马匹喂草料。戴星,天刚亮的时候。骊驹,黑色的好马。
14. 未午投林庐:未到中午就找到了住宿的地方。
15. 酌月重来期:约定好重新相聚的时间,共同赏月。酌月,赏月的意思。
16. 名言毋重违:不要违背这次离别时说的话。名言,这里指离别时的承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洪扇赠别芮通父》,描绘了诗人与芮通父在离别之际的深厚情谊。首句“春冰幕千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冰雪消融的画面,而“我箑美无度”则暗示了诗人手中扇子的精美程度,表达出诗人的珍视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在南浦(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处著名风景)的秋天里,用扇子来抵挡炎热和尘埃。这里通过“习习”一词表达了凉爽之意,同时体现了诗人与芮通父之间的默契。
接着,诗人提及芮通父思念故乡的友人,不惜千里迢迢前往问候,于是他举起手中的扇子作为临别的礼物,希望能帮助对方抵御炎热的天气和遮挡尘埃。这里的“触热遥问津”形象地描绘出芮通父对故友的关爱之心,也反映出诗人与芮通父之间深厚的友谊。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告诫芮通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选择平稳的道路前行,还要注意马的保养。他希望自己能在午后到达芮通父所在的住所,一起饮酒赏月,共度美好时光。这表达了诗人对芮通父的关心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在最后两联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离别情绪的感叹,以及对芮通父远离家乡的忧虑。诗人认为这次离别并不应该成为创作的题材,但又不禁为之动容。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得全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陈起的诗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士人阶层,尤其是《洪扇赠别芮通父》这首离别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而广受欢迎。然而,陈起的个人命运却颇为坎坷。他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迫离开故乡临安,流寓至福建等地。
在这首《洪扇赠别芮通父》的诗歌中,陈起表达了与朋友芮通父即将离别的哀伤之情。他用“洪扇”作为意象,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即使面临生活的艰难困苦,友谊仍如洪扇般坚韧不拔。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和政治斗争频发,导致了许多像陈起这样的文人失去家园,流落异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起以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