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纪所遇
六桥鶑花春色浓,十年情绪药裹中。
笔床茶灶尘土积,为君拂拭临东风。
可笑衰翁不自忖,少年场中分险韵。
画舸轻移柳线迎,侈此清游逢道韫。
铢衣飘飘凌绿波,翡翠压领描新荷。
雍容肯就文字饮,乌丝细染还轻哦。
一杯绝类阳关酒,流水高山意何厚。
曲未终兮袂已扬,一目归鸦噪栖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桥花开春意盎然,十年心事尽在药囊之中。毛笔与茶具上布满灰尘,为了您我擦拭它们,面对东风。
令人莞尔的是,我这衰老之人并没有自我审视,竟然还在青年人的比赛中争胜。轻舟缓缓靠近柳线,在这清净游玩中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
轻柔的衣衫在碧波上飘荡,翡翠色的衣领描绘出新荷的模样。仪态雍容地接受笔墨之邀,用乌黑的丝绢轻轻地渲染和咏叹。
这杯美酒恰似阳关,寓意着高山流水般深厚的友谊。乐曲还未结束,衣袖已经飞扬,一转眼归鸦已在柳树上鸣叫。
去完善
释义
1. 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分别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2. 鶑花:指水鸟,亦即鸳鸯。
3. 药裹:中药的包装材料。这里是指作者因生病吃药而中断了欣赏美景的机会。
4. 笔床:一种放置毛笔的器具。
5. 茶灶:煮茶的炉子。
6. 笑衰翁:嘲笑年老的人。
7. 自忖:自我反思。
8. 少年场:指年轻时的地方。
9. 险韵:诗歌用字中难以押韵的字。
10. 画舸:装饰华丽的大船。
11. 柳线:柳树的枝条。
12. 侈:奢侈、豪华。
13. 清游:清静游览。
14. 道韫:南朝宋女诗人谢道韫,这里指的是才女的代名词。
15. 铢衣:极轻的纱衣。
16. 翡翠:绿色的羽毛,这里指翠鸟。
17. 压领:刺绣在衣领上的图案。
18. 描新荷:描绘荷叶的形状。
19. 雍容:华贵大方。
20. 文字饮:谈论文学、吟诗作对。
21. 乌丝:墨锭。
22. 轻哦:轻声吟咏。
23. 阳关酒:古代送别时所饮的酒。
24. 流水高山:形容音乐的高雅意境。
25. 袂已扬:衣袖飘荡的样子。
26. 一目:一同观赏。
27. 归鸦:晚归的乌鸦。
28. 噪:大声鸣叫。
29. 栖柳:停落在柳树上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泛湖纪所遇》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邂逅佳人的诗词。诗人陈起以西湖美景为背景,抒发了与友人共度的愉悦时光和感慨岁月流逝的哀愁。
首先,诗人在第一联描述了西湖的春色浓郁,但自己的心情却因疾病而低落。这种情感上的反差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第二联通过描写笔床、茶灶等日常用品上的灰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疏于照顾和对友情的珍视。在第三联中,诗人以幽默的自嘲表达了自己不甘衰老的心态,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随后,第四联描述了画舸轻移、柳线迎客的美景,强调了此次出游的轻松愉快氛围。紧接着,第五联刻画了身着翠绿色衣衫、面容姣好的女子形象,以及她与诗人共度品茗的雅致时刻。这一联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展现了女子的高贵气质与才情,令人陶醉。
第六联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以及山水之间清朗氛围带来的舒畅之感。结尾两句则以曲终人散的画面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面对美好时光的流逝所产生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豪情逸致,又传达了他对友情和青春时光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湖纪所遇》是南宋诗人陈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25年,即南宋绍定二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抒发情怀。
陈起,字宗之,号陈斋,世称陈道人,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爱文学,擅长书法、绘画和篆刻。陈起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中举,于是他放弃了功名,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和民间风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对南宋不断发动侵略,而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也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世俗纷扰,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陈起也不例外,他在游历山水时,写下了这首《泛湖纪所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