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宣教郎新差通判废元府王琮

标题包含
挽宣教郎新差通判废元府王琮
前月相过了无恙,小窗画卷手亲开。 不知翁作仙游去,忽见儿封圹记来。 寂寂芸居香不断,恓恓公坞韵堪哀。 客中为洒秋风泪,尚想吟魂绕夜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上月我还安好,亲手打开小窗画卷。 没想到老者已成仙离去,忽然见到儿子的墓志铭到来。 在寂静的书房香气萦绕,悲伤的诗歌韵味让人哀叹。 我在外地被秋风感动落泪,仍想起逝者的灵魂在夜里徘徊。
去完善
释义
1. 宣教郎:宋代文官官阶,用以指代有学问的文人。 2. 新差通判:新任通判。通判是地方长官的副手,负责监督地方长官的行为,并为地方长官提供建议。 3. 废元府:废置不用的旧时县衙。 4. 王琮:人名,这里指的是诗的作者的好友。 5. 小窗画卷:指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美好情景。 6. 翁:指王琮的父亲。 7. 仙游去:比喻去世。 8. 儿封圹记:指儿子为父亲撰写墓志铭。 9. 芸居:指书斋,这里借指王琮。 10. 恓恓:形容悲伤的样子。 11. 公坞:公家驿站,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12. 韵堪哀:形容诗人的悲伤之情。 13. 为洒秋风泪:为了洒下秋天的泪水。 14. 夜台:墓地,这里借指王琮离世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挽诗中,陈起以深情的笔触悼念了宣教郎王琮的离世。诗人首先通过描述与逝者的最后一面回忆往事,表达对友人健在的欣慰以及阴阳两隔的痛惜。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王琮逝去后的怀念之情,描绘了故居的清幽与宁静。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得知噩耗后的悲痛心情,并通过“西风泪”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情感。最后,诗人用“尚想吟魂绕夜台”寄予了对王琮灵魂的赞美和追思,凸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亡友的缅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宣教郎新差通判废元府王琮》是南宋诗人陈起在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用以悼念刚刚去世的王琮,他在生前曾任宣教郎一职,并即将赴任通判废元府。王琮为文才出众之士,却因世事无常不幸早逝,令陈起倍感痛惜。 此时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蒙古大军南下侵扰中原,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政坛腐败成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境遇尤为艰难。他们满怀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才华,壮志难酬。 作为诗人陈起的好友,王琮的离世使他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这首诗中,陈起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时代困境的忧虑和感慨。他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王琮生前的品行和才能,以及他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对王琮的赞美,陈起进一步揭示了那些有识之士在国家危难关头的担当精神,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