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居值雪
已叹长安索米难,可禁风雪满长安。
无家又是于人借,有命从来只自宽。
春入园林根觉煖,色连天地眼生寒。
西湖寂寞梅无伴,合向孤山忍冻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经叹息在长安寻求生活之艰难,哪能抵挡住风雪席卷整个长安城。
没有家的话只能寄人篱下,但生命还在也只能自我安慰。
春天进入园林感觉到暖意,但这景色却让人看得心寒。
西湖的梅花显得孤独无伴,或许应该到孤山去忍受寒冷欣赏它。
去完善
释义
1. 借居:暂时居住在别人家里或租赁的房屋中。
2. 值雪:遇到下雪的天气。
3. 长安: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长安城。
4. 索米难:寻找食物困难,比喻生活贫困。
5. 可禁:即难忍,无法承受。
6. 无家:没有自己的家园。
7. 于人借:向别人借用房屋居住。
8. 有命:生活得以维持,还有生命。
9. 自宽:自我安慰,自己使自己心情放松。
10. 春入园林:春天到来时,园林里的景色。
11. 根觉煖:植物根部感觉到温暖。
12. 色连天地:天地间的色彩相连。
13. 眼生寒:眼睛感受到寒冷。
14.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著名湖泊。
15. 寂寞:孤单、冷清的样子。
16. 梅无伴:梅花没有同伴,即没有其他花卉与之相伴。
17. 合向:应该去,应该是。
18. 孤山:位于西湖中的一座小岛,以梅花著称。
19. 忍冻看:忍受寒冷欣赏梅花。
去完善
赏析
《借居值雪》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风雪景象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面对生活和现实的磨难,诗人并没有气馁,而是以自我安慰的方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首联“已叹长安索米难,可禁风雪满长安”,诗人以长安为背景,描述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表达了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同时通过风雪的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在这两句中展示出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意志。
颔联“无家又是于人借,有命从来只自宽”,诗人以自身的境遇为主线,描述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虽然他暂时失去了家园,但仍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在困难面前的自我宽慰精神使得诗人在现实的压力下仍能保持坦然的心境。
颈联“春入园林根觉煖,色连天地眼生寒”,此句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波动。春天进入园林,原本应该带来暖意,但在冰雪覆盖的世界里,满眼皆是寒冷的色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徘徊。
尾联“西湖寂寞梅无伴,合向孤山忍冻看”,诗人以西湖的梅花为寄托,表达了独自忍受寒冷的毅力。在孤独之中,诗人坚守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以梅花的形象作为自己精神的象征,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风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展现出了高尚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借居值雪》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值南宋中期。
当时,陈起在江西吉安一带游学,因生活所迫,借居于一位朋友的家中。这个时期,陈起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家道中落,使他不得不外出游学以谋求生计。在这个过程中,陈起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学术上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社会正面临金国的威胁,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陈起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在借居的日子里,不仅关注民生疾苦,还关心国家的命运,时刻关注着时代的变迁。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陈起创作了《借居值雪》一诗。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体现了陈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