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刘雪坡词藁
谁与分天巧,裁成云锦裳。
春花笼淡月,秋水照斜阳。
得句皆奇伟,知音尽老苍。
尚期京国路,相与较宫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谁与我共享天上的巧夺天工,一起裁剪出如同云锦般的衣裳。春天的花朵在朦胧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秋天的江水倒映着夕阳的余晖。每一个诗句都充满了奇妙的雄伟之美,而懂得欣赏这种美的人却都已经白发苍苍。我仍然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你一同在京城的大道上探讨诗歌的魅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分天巧:指分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天赐的才能。
2. 云锦裳:描绘出了云雾般美丽的衣裳,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云彩为背景的自然风光。
3. 笼:笼罩的意思,这里是说花与月光相互映衬。
4. 秋水:秋天的水景,这里是说在秋天的水面中可以看到夕阳倒影。
5. 老苍:老练稳重,也可以理解为年长的友人。
6. 尚期:期待的意思。
7. 京国路:京城的道路,这里是指去往首都的道路。
8. 较宫商:比较诗歌创作的高低,这里有切磋交流的意味。
去完善
赏析
《还刘雪坡词藁》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陈起的诗词作品。在这首诗中,陈起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人文视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和表达对知音的渴望之情。
首联“谁与分天巧,裁成云锦裳”,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作者对这种神奇造化的敬畏之心。天巧即自然界的巧妙安排,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云锦裳则是将天空中的云朵比作锦绣般的衣裳,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美景的迷人之处。
颔联“春花笼淡月,秋水照斜阳”,此联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以春花的绚烂和秋水的静美对比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淡月和斜阳则分别赋予春花和秋水以朦胧和温暖的美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诗意。
颈联“得句皆奇伟,知音尽老苍”,从描述自然景观转向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这两句看似在称赞诗句的独特魅力和老练的文学功底,实则透露了陈起在寻求知音时的无奈。
尾联“尚期京国路,相与较宫商”,表明作者仍期待着在京城与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共同探讨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并借此传递出强烈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还刘雪坡词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既有自然景色的优美描绘,也有人生思考和精神追求的展现,充分展示了陈起在诗词创作方面的非凡才华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还刘雪坡词藁》是南宋著名文人陈起的一首描绘友情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这一时期,宋金两国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起与刘雪坡这两位挚友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起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的父亲陈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任尚书省左司郎中,但因触怒了权臣贾似道而被贬谪。这使陈起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陈起并未气馁,他努力读书,勤奋创作,最终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与刘雪坡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刘雪坡(生卒年不详)是南宋的一位学者,与陈起志同道合,两人关系甚好。他们一起在江南地区游学,探讨诗词歌赋,抒发家国情怀。陈起在刘雪坡去世后,将他的遗作整理成集,命名为《还刘雪坡词藁》,以此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这首诗就是为这部诗集所作的序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