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瞻四望亭有感
有杯莫向前山举,楚水吴云此地分。
竹外谁家霜鹤唳,吟逋梅下昔曾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别对着前山举起酒杯了,这里是楚水和吴云的分界之地。
在竹林外面,不知是谁家的霜天中的白鹤在鸣叫,以前我曾在那里听到过梅花诗人的吟唱。
去完善
释义
1. 前山:指南方的山。在这里代指南方之地。
2. 楚水:楚国境内之水。这里用来借指江南水乡。
3. 吴云:吴国境内的云彩。这里用来借指江南地区的景物。
4. 竹外:竹林之外。
5. 霜鹤:秋天里的鹤鸟。
6. 吟逋:诗人的漫游。
7. 梅下:梅花之下。
8. 昔曾:曾经。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东郊瞻四望亭有感”为题,展现出其驻足于四望亭时的所见所思。前两句“有杯莫向前山举,楚水吴云此地分”,是对眼前景致的描绘,既有山水之景,又有自然气候的展现。“楚水吴云”四字,使诗人思绪穿越时空,联想到当时分隔两地的楚国和吴国,寓意着诗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岁月匆匆之感。
后两句“竹外谁家霜鹤唳,吟逋梅下昔曾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此地的所见所闻。诗人透过竹林,听到远处传来的霜鹤哀鸣之声,这一情景触动了他内心的深沉感慨;紧接着提到自己在吟逋梅下聆听过的声音,将时间与空间相连,体现出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郊瞻四望亭有感》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2年前后,当时南宋已经建立,但是北方国土仍被金人侵占,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陈起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陈起的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家境贫寒,靠刻苦学习考取功名,但多次科举失利。后来,他在杭州开设书铺,开始了自己的出版事业,并因此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他的书铺受到战乱影响,生意逐渐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起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1162年的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金人的入侵给南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恐慌。陈起作为一名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在国家危难关头的责任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