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过西湖

标题包含
夜过西湖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月光下的喜鹊巢犹如悬挂在空中,渔船经过时惊起了水边的海鸥。吟诵完诗篇却找不到笔墨来记录,就蘸着春江水来描绘船头的画面吧。
去完善
释义
1. 鹊巢:指喜鹊的巢,这里可能比喻渔民捕鱼的地方。 2. 三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三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深夜11点至凌晨1点。 3. 渔板:可能是指一种用于捕鱼的工具。 4. 鸥:指的是海鸥或者江鸥等水鸟。 5. 蘸:即用物体浸渍。 6. 春水:春天的河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西湖夜景的诗。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鹊巢挂月”、“渔板惊鸥”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了西湖夜晚静谧而美好的景象。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绘画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诗情画意,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过西湖》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西湖夜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年间(约公元1127年-1279年),其时正值南宋灭亡的前夕,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 陈起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担任过浙江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因官场风波被罢官,流寓杭州。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疾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创作《夜过西湖》时,陈起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夜色中的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陈起作为一名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