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茂实
送君登广陌,杨柳正依依。
别后人应老,庭前叶又飞。
闯簷迎过鴈,无语立斜晖。
还忆西楼月,云寒白雪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送君登上宽广的道路,正是柳絮飘飞的时节。
离别后,时光荏苒,庭院前的树叶又重新飞舞起来。
屋檐下穿过的大雁,默默无语地站在夕阳之下。
还记得那西楼的月色,云彩带着寒冷的雪意,月光微微照亮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广陌":宽广的道路或田野。这里指陈起送别刘茂实的地方。
2. "依依":形容柳条随风摇曳的样子,表示不舍之情。
3. "人应老":暗示离别的时间较长,想象着对方可能已经老去。
4. "过雁":指从南方飞回北方的大雁。
5. "斜晖":夕阳的余晖,这里暗示傍晚时分。
6. "西楼月":指在刘茂实处看到的月亮,与"广陌"相对,表达了彼此的思念之情。
7. "云寒白雪微":描述了冬季寒冷的天气,象征他们之间纯洁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怀旧之思的诗歌。诗的开篇描绘了送别刘茂实的场景,通过广陌上的依依杨柳,暗示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诗人通过"人应老"和"叶又飞"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闯簷迎过鴈,无语立斜晖",表达了诗人对刘茂实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过雁"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无语立斜晖"则表现出了诗人在夕阳下独自沉思的形象。
最后两句"还忆西楼月,云寒白雪微",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西楼月"代表了他们曾经共享的美好时光,而"云寒白雪微"则渲染了一种寒冷的氛围,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刘茂实之间深厚的感情,成功地表达出了离别和怀旧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刘茂实》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起于1195年左右创作的一首抒怀诗。当时正值金兵南下侵扰南宋时期,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陈起作为南宋的士人阶层,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痛心疾首。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起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的家乡浙江台州被金兵占领,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在这期间,他与好友刘茂实分别,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他写下此诗,寄托自己的哀思。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困境之中。金兵的不断入侵,使得南宋朝廷疲于应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起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积极关注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这种家国情怀,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