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梅屋
桐阴吟社忆当年,别后攀梅结数椽。
湖海有声推逸韵,弓旌不至叹遗贤。
儿收残稿能传业,自志平生不愧天。
航便双鱼无复得,夹山西望泪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桐阴吟社:指诗人的雅集组织,这里借指诗人自己与朋友们的诗歌唱和活动。
2. 别后:指分别之后。
3. 攀梅:意指游览赏梅。
4. 结数椽:指建起了几间房子。
5. 湖海:指五湖四海,这里比喻全国各地。
6. 弓旌:指朝廷征召的旌旗,这里表示选拔人才的意思。
7. 遗贤:指未被朝廷录用的人才。
8. 儿收残稿:指陈起的儿子收藏了他散佚的诗稿。
9. 传业:传承其父的事业,这里指继承诗人的诗才。
10. 夹山:这里指的是浙江嘉兴的双溪夹山。
11. 潺湲:形容泪水不断流淌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挽梅屋》是宋代诗人陈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追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歌以桐阴吟社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和友人在梅屋相聚的回忆。“湖海有声推逸韵,弓旌不至叹遗贤”两句,一方面赞美了友人的才情和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贤才不得重用的遗憾。紧接着的“儿收残稿能传业,自志平生不愧天”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坚守。最后,诗人以“航便双鱼无复得,夹山西望泪潺湲”结尾,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梅屋》是宋代诗人陈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后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操。
陈起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本人也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文人。他在当时的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人相比,他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如意。他曾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辍学,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虽然他的商业活动使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他的内心始终向往着文学和艺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起创作了《挽梅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他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慨。他认为梅花虽然美丽,但却容易凋谢,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短暂。这种感慨既表达了他对美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他自己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