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井亭桥

标题包含
井亭桥
桐花夹岸柳遮山,水面谁家燕子还。 摩利阁边唐相井,濯衣人散暮潺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桐花在两岸盛开,柳树掩映着青山;水面上,不知哪家的小燕子还在飞翔。 在摩利阁附近,有一口唐代宰相留下的古井;傍晚时分,洗衣的人们散去,只留下水流声潺潺。
去完善
释义
桐花:这里指梧桐树的花朵。 井亭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 摩利阁:位于杭州井亭桥附近的一座楼阁,相传唐代宰相李泌曾在此居住。 唐相:这里的“唐相”指的是唐代的宰相李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井亭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桐花夹岸柳遮山”通过桐花、柳树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也用“夹岸”和“遮山”描绘了江畔的美景。次句“水面谁家燕子还”则通过燕子的归来,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并由此引发出人们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紧接着的第三句“摩利阁边唐相井”则是通过对历史景物的引用,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最后一句“濯衣人散暮潺潺”则以浣洗衣服的人们的离去和潺潺的流水声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井亭桥》是宋代诗人陈起的诗作。这首诗描述了井亭桥的景色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陈起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发。他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路过井亭桥,看到了这座古桥的沧桑变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陈起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在金、辽、西夏等民族的侵扰之中,人民生活困苦,国家政治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起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井亭桥》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