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作
无成老见过,望望太平歌。
惊雨愁扃户,闻风虑偃禾。
杯中醇止久,瓶底粟无多。
畎亩忧时切,天乎少警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未曾见过成功的老人,只愿望见平安和乐的景象。
害怕突如其来的雨水关上门窗,担忧风声带来的倒伏禾苗。
杯子里的美酒已停止供应许久,瓶子底部的粮食所剩无几。
在田间劳作时忧心时事,苍天啊,为何对人间的苦难如此冷漠。
去完善
释义
1. 无成:这里指作者没有功名或事业上的成功。
2. 见过:经历过的世事。
3. 望望:盼望、期待。
4. 太平歌:歌颂太平盛世的歌曲。
5. 惊雨:对下雨的惊讶。
6. 愁扃户:因为下雨而发愁关门。
7. 闻风:听到风声。
8. 虑偃禾:担忧庄稼被风吹倒。
9. 杯中醇止久:指酒已喝完。
10. 瓶底粟无多:指粮缸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11. 畎亩:田地。
12. 忧时切:为时事忧虑深切。
13. 天乎:对天的呼告。
14. 少警何:为什么对灾情的预警如此稀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风雨作》,诗人陈起通过描述生活中的风雨场景,以表达其对农民生活的忧虑和对国家太平的渴望。
首句“无成老见过”点明诗人自己的处境,年老无成,却仍然关心世事。接下来的“望望太平歌”,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和期待。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从自身的视角描绘了风雨中的乡村景象:阴雨绵绵,人们关上门窗忧愁;风声阵阵,担心田里的庄稼会被吹倒。通过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农事的关心。
接着,“杯中醇止久,瓶底粟无多”这句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境况并不富裕,酒已经喝完了,米也所剩无几。这一方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困顿,另一方面也侧面揭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难。
最后两句,“畎亩忧时切,天乎少警何”,则是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田间劳作的农民担忧着时局的变化,祈求上天的庇佑。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爱,又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风雨中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太平的期盼。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雨作》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代表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此时正是南宋国势日渐衰微的时期。诗人陈起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一生历经沧桑,曾因战乱而流离失所,也曾在官场上受到排挤。这些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忧虑。
在创作《风雨作》时,陈起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罢免。此时的他,一方面对朝廷的腐朽和官僚的贪腐感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也对百姓的生活困苦深感同情。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风雨交加景象的诗篇。
此外,陈起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与诗人的创作密切相关。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使得南宋国力日衰。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也十分激烈,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些社会现象都深深影响了陈起的创作,使他通过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