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丞相安晚先生
嵯峨补陀山,下视海水流。
风波定以梢,稳稳济川舟。
皇穹祐炎祚,黍稌庆有秋。
繄谁致此祥,上相今伊周。
赫赫命世贤,师道辅前旒。
暨汤同格天,康济仰庙谋。
向来三边尘,化作和气游。
横戈枕月戍,击壤歌西畴。
小春明日是,泰阶射斗牛。
见说老人星,交曜光九州。
宣劝下紫宸,雕盘罗珍羞。
北禁诏墨香,昌炽颂鲁侯。
鲰生戴厚恩,一诗何能酬。
拟办八千首,从今岁岁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补陀山,俯瞰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船只在平静的风浪中前行,稳当地载着行人跨越河流。
上天保佑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丰收的季节里庆祝五谷丰登。
是谁带来了这样的吉祥景象?原来是当今的伊尹、周公那样的大臣。
他们作为显赫一时的名臣,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如同商汤一样顺应天意,齐心协力守护家国平安。
过去的战乱与纷争已经远去,换来的是和气的氛围。
士兵们枕戈待旦,守卫疆土;农民们在田间欢唱,共享丰收的喜悦。
明天就是小阳春时节,天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辉。
听说还有长寿之星出现,照亮着这片大地。
皇宫里的盛宴上,美味佳肴琳琅满目。
北部的皇宫里,诏书的墨香弥漫开来,赞颂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感激万分,这一首诗又怎么能表达我的谢意呢?
计划献上八千首诗,从现在开始每年都向朝廷献上。
去完善
释义
1. 嵯峨:高峻貌;这里形容补陀山的高耸。
2. 补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相传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3. 海水:指浙江海域。
4. 风波:风浪,比喻社会动荡。
5. 济川舟:帮助治理国家的贤臣。
6. 皇穹:指天,苍天。
7. 祐:保佑。
8. 炎祚:即王朝。
9. 黍稌:两种谷物,泛指丰收。
10. 庆有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里用作物丰收表示国家昌盛。
11. 繄:语气助词,无实义。
12. 致此祥:带来吉祥。
13. 上相: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14. 伊周:伊尹与周公旦,分别担任殷朝和周朝的国相,都是杰出的政治家。
15. 赫赫:盛大显赫的样子。
16. 命世贤:指非凡的贤才。
17. 师道:教育之道。
18. 辅前旒:辅佐皇帝的政务。
19. 暨汤:把伊尹比作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20. 格天:感动上天。
21. 康济:使国家安定繁荣。
22. 庙谋:朝廷的谋略。
23. 三边尘:指边疆的战事。
24. 和气游:指战事平息,百姓安居乐业。
25. 横戈:手持兵器准备战斗。
26. 枕月戍:守护边疆的士兵。
27. 击壤歌:歌颂太平盛世的民歌。
28. 西畴:西边田野。
29. 小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十月。
30. 泰阶:古代星象名,即三台星。
31. 射斗牛:星座名,借指皇家天文观测。
32. 老人星:旧时民间认为老人星的出现是国家兴旺的标志。
33. 交曜:互相辉映。
34. 光九州:照耀全国。
35. 宣劝:皇帝赐宴群臣。
36. 紫宸:皇宫。
37. 雕盘:精美的菜肴。
38. 珍羞:珍贵的食物。
39. 北禁诏墨香:指北方边境的战争已停息。
40. 昌炽:繁荣昌盛。
41. 颂鲁侯:颂扬鲁国的诸侯。这里借指赞美贤明的宰相。
42. 鲰生:谦称自己。
43. 厚恩:深恩。
44. 一诗:指自己创作的这首诗。
45. 八千首:夸张说法,表示自己愿意献上许多诗篇来赞美这位宰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献给丞相的祝寿诗。诗人以磅礴的山河为背景,借用了补陀山、海水流等意象,突显出丞相的伟大形象。接着诗人用“稳稳济川舟”来形容丞相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态度,表现出他在风雨中依然能够安定国家和人民生活的稳重和智慧。
诗人进一步赞美丞相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家带来了丰收和祥和,是皇天的庇佑使国家昌盛。又提到了丞相是一位负有天命的大贤人,他辅助皇帝治理国家,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诗人还描绘了国家疆土的稳定,边疆地区的安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皇帝的仁慈与丞相的英明领导使得人民的生活变得美满,人们歌颂他们的功绩。然后诗人又以老人星的寓意,祝愿丞相健康长寿,并表达了他对丞相深切的敬仰之情。
在结尾部分,诗人说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对丞相的感谢和祝福,因此打算通过写诗来表达。以此祝愿丞相万寿无疆,共享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大丞相安晚先生》是南宋诗人陈起为祝寿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末年(公元1250年前后)。在这个时期,陈起的个人生活及文学成就已达到高峰,他成为了杭州城的著名文士,并主持过多种诗社活动,因此受到朝廷重视,并且他与朝廷要员有深厚交往。
在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蒙古帝国对南宋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尽管外部环境严峻,但杭州城作为南宋的都城,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陈起在此时所写的这首诗,既体现了他对国家危局的担忧,也展现了他对上层社会的观察和对权臣心态的揣摩。
在这首诗中,陈起巧妙地运用了对仗、韵律等技巧,塑造出一幅富丽堂皇的场景。他用“邺水名园”来比喻安晚先生的宅第,赞颂其华丽与富饶;用“双松相对千年物”来形容安晚先生的高龄,传达出对他的尊敬。此外,陈起还借题发挥,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安晚先生的期许。总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起卓越的文学才华,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堪称南宋末年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