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怀康节

标题包含
秋夜怀康节
无眠辗转听更残,心绪如丝起万端。 煎药炉边童梦晓,读书檠下妇纫寒。 狻猊断火香犹婉,促织催秋袂怯单。 愿子大贤康节语,此情于我一般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法入睡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心情就像一团纠缠不清的线头。 煎药的炉火旁,儿童的梦境已经破晓;在读书的油灯下,妻子因为寒冷而颤抖。 尽管炉火已灭,但沉香的味道仍然委婉地飘散在空中;季节交替的蟋蟀叫声让人感觉到秋天的到来,衣衫单薄使人感到怯意。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就像你曾理解的康节那样。
去完善
释义
1. 无眠:无法入睡。 2. 辗转:形容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样子。 3. 更残:指夜晚更鼓的敲击声即将结束,即天快亮的时候。 4. 万端:形容非常多的情况或思绪。 5. 煎药:指中药熬制的过程。 6. 炉边:指炉灶附近。 7. 童梦:这里指的是儿童的睡眠。 8. 晓:早晨,天刚亮的时候。 9. 读书檠下:在书灯下读书。 10. 妇纫寒:指妇女在寒冷的天气里从事缝纫工作。 11. 狻猊:狮子的别称。 12. 断火:停止燃烧的火。 13. 香犹婉:香味依然芬芳。 14. 促织:即蟋蟀,此处用来表示秋天的到来。 15. 袂怯单:衣袖感到寒冷。 16. 大贤:对贤人的尊称,这里指北宋理学家邵雍,字康节。 17. 康节语:指邵雍所讲的道理或观点。 18. 此情于我一般般:这种感受和我是一样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秋季深夜难眠的诗。诗人在寂静的秋夜中难以入睡,思绪万千,心事重重。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细节:童子在煎药炉边做着美梦,而主妇则在读书的油灯下缝补着寒衣。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使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接下来,诗人通过“狻猊断火香犹婉”和“促织催秋袂怯单”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狻猊是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代香炉。香炉中的香虽然已经燃尽,但香气仍然弥漫,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而促织则是指蟋蟀,它鸣叫着提醒人们秋天已经来临,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互融合,展现出了诗人的才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康节诗意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像康节那样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怀康节》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46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陈起经历了南宋高宗时期,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陈起早年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成年后成为一名文人。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利,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这首《秋夜怀康节》中,他以怀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号康节)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往事的感慨。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北方领土的丧失采取消极态度,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陈起作为一名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的诗作中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如《秋夜怀康节》中的“月冷露华浓”、“雁群天际落”等诗句,都表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哀愁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