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当湖隐渌亭
曲迳一亭幽,三十六水聚。
檐影接波光,蝉声入秋思。
开薸静看云,爱月懒种树。
濠上意如何,疏种烟外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径通幽处,有座静谧小亭。三十六条清泉汇聚在此。
亭檐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与波光相映成趣。秋天里,蝉鸣声声,引人沉思。
开着窗静静地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喜欢赏月却懒得种树。在河岸上,我想起了濠上的意境,思索着在烟波浩渺之外建造一座寺庙。
去完善
释义
1. 当湖:地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南宋时因湖得名,有隐渌亭。
2. 曲迳:弯曲的小径。
3. 一亭幽:一个僻静的小亭子。
4. 三十六水聚:形容水流汇聚于此地。
5. 檐影接波光:屋檐的影子与水面波光相接。
6. 蝉声入秋思:秋天的蝉鸣让人陷入沉思。
7. 开薸:指湖面开放的薸花。
8. 静看云:静静地观看天空的云彩。
9. 爱月懒种树:喜欢月光而懒得去种植树木。
10. 濠上意如何:比喻隐居生活的乐趣。
11. 疏种烟外寺:在烟雾笼罩的外面寺庙稀疏地种植着植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寄题”为题,即是对友人隐渌亭的描绘与寄寓。首句点明隐渌亭的位置环境——曲径通幽之处,接着通过描述三十六水汇聚于此,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之处。
诗人通过对檐影、波光、蝉声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入秋思”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在此所感受到的秋意和心境,也展示了隐渌亭与他内心世界的契合。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亭中人的生活:他们静观云朵飘过,享受着静谧的自然;喜爱月光却无暇去种植树木,透露出他们的闲适和超脱。对于濠上之意,诗人则以“疏种烟外寺”表达了他对隐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对隐渌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当湖隐渌亭》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这个时期,陈起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勤奋好学,希望在朝廷有一席之地。然而,他一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仕宦生涯一直不顺利。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转而投身文学创作,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内外交困。一方面,金兵南侵,战事频繁;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对现实产生忧虑和愤懑,他们或投笔从戎,或遁入山林,寻求精神的慰藉。陈起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