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

标题包含
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
我有龙尾双槽之研,肌润而若沐空蒙。 旧藏古香氤氲,来自广之东。 多君博雅,举以为赠,三嗅而抹月批风。 要若镕金加万佛经上,更须滴露点四圣书中。 往昔浓薰怀太史,而今一瓣为南丰。 藜光下照人何在,合下闲花馥旧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有一方双龙砚台,质地滋润如同沐浴在朦胧烟雨之中。此砚珍藏于广东西江的古籍书卷之间,散发出浓厚的古韵书香。承蒙您雅量高致,将其赠予我,使我品味不已。 它犹如熔化黄金般点缀万佛经的字句间,又如滴落露珠般点亮四圣书的篇章。从前,我常用它书写怀素法师的神韵;如今,我又用它来挥洒文豪苏轼的风采。 在这闪烁的星光之下,寻找过去的自己,在古老的繁花中留下芬芳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1. 龙尾:指砚台的一种款式,“龙尾研”是古代中国有名的砚台之一。 2. 双槽:砚台的一种设计,两个凹槽便于磨墨。 3. 空蒙:形容湿润的空气或雾气。 4. 广之东:这里指广东,以产香著名。 5. 三嗅而抹月批风:指多次用鼻子闻香气并享受其带来的愉悦。 6. 镕金:熔化金属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将字迹刻画在经文之上。 7. 万佛经:这里指佛教经典,如《金刚经》等。 8. 四圣书: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 9. 浓薰怀太史:指宋朝的著名文人黄庭坚,他的字写得很好,善于使用砚台。 10. 一瓣为南丰:指将香送给好友,就像苏轼把菊花瓣分给佛印一样。 11. 藜光下照:指有智慧的人照亮别人。 12. 合下闲花馥旧丛:指与友人一起欣赏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歙砚和广香的诗,同时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古人精神世界的怀念。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龙尾双槽砚的质地、古香的来源以及其在文人墨客间的传承,体现了砚台、香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同时,借物抒怀,寄寓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古人精神风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审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是南宋诗人陈起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中期。这段时间内,陈起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出任地方官员。他关心民生,体察民间疾苦,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在南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阶层逐渐崛起。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科举考试,士人通过读书入仕,谋求功名利禄。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诗文唱和,文人墨客们相互间结成诗社,进行诗歌创作与交流。陈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杨校书幼度。他们一起切磋诗文,探讨人生哲理,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陈起的官宦生涯并不顺利,因为耿直的性格和直言不讳的作风,屡次受到排挤和陷害。在坎坷的仕途上,陈起深感世态炎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这首《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将歙研广香赠予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与杨校书幼度之间深厚的友谊。在诗中,陈起回顾了与杨校书幼度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慨岁月流逝,表达了怀念之情。最后,诗人以“鸿都客,同赋南游”为结语,表明了自己与杨校书幼度在南游中共同追寻人生理想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