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
薄命畏庚金,那逢阉茂临。
一尊花下饮,半载药边吟。
食味同玄酒,形骸类槁林。
但存元气在,会见绿成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命运多舛,畏惧着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困难;而在适逢壮年的阶段,我们更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和应对。生活中难免有些许的愁绪,就像饮酒赏花时也会有苦有甜。世事如梦,时间总在治疗一切病痛的过程中,留下了声声轻叹。
而无论生活如何曲折,我们都应保持平和的心境。简朴的生活让人能更加贴近自然,也让我们看清自己真实的内心。只要保存住我们的初心和生活的热情,即使面对困境,也能看见绿色的生机和希望。
去完善
释义
1. 庚金:古代命理学家认为庚金与人的命运有关,这里以“薄命畏庚金”表达命途多舛之意。
2. 那逢:相当于“哪能遇到”,表示难以碰到之义。
3. 阉茂:中国古代历法术语,指的是农历四月。
4. 一尊:即一杯,借指饮酒。
5. 半载:半年。
6. 玄酒:古代祭祀用的清水。
7. 形骸:身体。
8. 槁林:枯槁的树林,比喻形容憔悴。
9. 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
10. 绿成阴:指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命运和感悟的诗词,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面对困境的态度。首先,“薄命畏庚金”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命运多舛,难以抵抗外界的压迫,而“那逢阉茂临”则暗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接下来的两句“一尊花下饮,半载药边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寻求慰藉的方式:在赏花之余痛饮美酒,而在病痛之时则在药物旁边低声吟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困苦,也能找到心灵的寄托。
“食味同玄酒,形骸类槁林”则体现了诗人清高孤洁的品质,他不追求世俗的美味佳肴,而是满足于简朴的饮食;他的身形虽瘦弱如枯木,但内心却坚韧不屈。这样的品质使诗人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下来。
最后,“但存元气在,会见绿成阴”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只要保持生命的活力,终有一天会迎来新生,看到绿意盎然的春天。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打动了读者,成为了陈起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薄命》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代表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元三国鼎立的时期,而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陈起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以他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用这首《薄命》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陈起在南宋末年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后来,他回到家乡临安(今浙江杭州),开始以诗文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在《薄命》这首诗中,陈起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薄命”一词,既是对桃花短暂生命周期的写照,也是对当时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在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陈起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