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伯厚惠纸衾韵
冷浸溪藤松下月,密缄远寄袁安雪。
忍蹴茸茸一径毡,依约江行晓时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凉的月色洒在松下的溪边,深深的秘密隐藏在那封寄给远方朋友的雪中书信里。我们忍耐着走在那条被厚厚的草垫成的路上,宛如在江边行走的拂晓时分。
去完善
释义
1. 溪藤:地名,此处指溪边的藤树。
2. 松下月:描写夜晚松树下的月光景色。
3. 密缄:密封包装,用密实的封口方法打包。
4. 袁安:人物名,东汉大臣,此处代表寄件人。
5. 忍蹴:忍受寒冷的意思。
6. 茸茸:形容草或绒衣细软稠密的质感。
7. 一径毡:一条小路上的毡垫。
8. 依约:大概、大致的意思。
9. 江行:在江边行走。
10. 晓时节:清晨时分。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黄伯厚惠纸衾韵》中,诗人陈起以巧妙的比喻和隐喻,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夜景象。首先,他用“冷浸溪藤松下月”来形容月光透过松树的枝条,投射在溪水边,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种冷浸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月光如水。
接着,诗人通过“密缄远寄袁安雪”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这里提到的袁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他曾在冬天被大雪封门,困在家中无法出门。诗人用袁安的故事,寓意着好友之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和支持。
接下来的两句“忍蹴茸茸一径毡,依约江行晓时节”,诗人继续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寒冬中的情景。“忍蹴茸茸一径毡”,形容路上铺满了厚厚的积雪,诗人踩着积雪前行,表达了他在寒冷的环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而“依约江行晓时节”,则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的清晨时分,迎着曙光,继续前行的场景。
总的来说,这首《次黄伯厚惠纸衾韵》通过对寒冷冬夜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黄伯厚惠纸衾韵》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年-1204年)。此时南宋政权已历几代,但北方的半壁江山仍在金国统治之下,南宋人民生活尚不安定。
陈起,生卒年不详,字宗之,号陈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和诗人,致力于搜集和刻印古籍,与当时文人墨客交游甚广。陈起生活在南宋时期,虽然政局相对稳定,但北方失地使南宋民众生活仍面临诸多困境。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起正与黄伯厚等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相互交流切磋诗歌艺术。黄伯厚可能赠送了陈起一床纸衾(即纸质的被子),于是陈起以此为契机,写下这首表达感激和友谊的诗。诗中将纸衾的品质与作者的品行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对高雅品格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