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诵

标题包含
夜诵
父子跏趺绝似僧,青灯一琖夜三更。 读残戴记儿将倦,山栗旋煨仍擘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父亲和儿子像僧人一样静坐修行,在青灯下度过漫漫长夜。 儿子阅读《戴记》渐感疲倦,于是烹煮山栗子果腹,还分食橙子来消遣时光。
去完善
释义
《夜诵》:该诗选自明朝诗人陈起的诗集,描绘了深夜读书的情景。 1. 跏趺:指的是盘腿而坐的姿势,这里用来形容父子二人在家中学习时的状态。 2. 青灯:指光线较弱的油灯或蜡烛灯。 3. 一盏:表示数量为一的灯具。 4. 夜三更:指深夜时分,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三更大致在半夜至凌晨之间。 5. 读残戴记:这句意为阅读《戴记》这本书已接近尾声。戴记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本名《胤征》。 6. 山栗:一种野生的坚果,可食用。 7. 旋煨:指迅速烤熟。 8. 擘橙:擘通剖,擘橙即剖开橙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读情景的诗词。诗人陈起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出深夜里父与子共同学习的画面。“父子跏趺绝似僧”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父子二人跪坐读书的姿态,表现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专注与虔诚。而“青灯一盞夜三更”则点明了诗歌的背景,即夜深人静之时,唯有那盏昏暗的灯火陪伴着他们。 接下来,诗人以“读残戴记儿将倦”表达了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这里的“戴记”指的是古代学者戴德和戴圣所著的《大戴礼记》,表明诗人研读的是一部颇有深度的古籍。然而,儿子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渐渐感到疲倦,这也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长辈的尊敬。 最后,“山栗旋煨仍擘橙”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在这个夜晚所享用的美食。将烤熟的山栗与掰开的橙子并列,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与前面的读书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艰苦学习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诵》是宋代诗人陈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20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陈起经历了从政坛失意到潜心文学创作的转变。 陈起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多次科举不第,让他深感失望。在仕途受挫后,陈起开始转向文学创作,致力于诗歌、散文等作品的创作。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外患内忧并存。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陈起也不例外,他在这首《夜诵》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祖国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