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适
钓鼇东海头,经春醉一舟。
西溪拗罾人,小鲜终日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海边垂钓鳌鱼,整个春天都在醉意中度过。
在西溪里扳罾捕鱼的人,每天都寻求一些小鲜。
去完善
释义
1. 钓鼇:钓鼇是一种古代的钓鱼方法,意味着渴望获取功名或成为杰出人物。这里可能指代作者理想远大。
2. 东海头:指中国东海的海边。
3. 经春:经过一个春天。
4. 醉一舟:借酒消愁。
5. 西溪:可能是指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部,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湿地之一。
6. 拗罾人:拗罾是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这里可能是指以捕鱼为生的渔民。
7. 小鲜:小鱼,这里是谦称自己的作品。
8. 终日:整天。
去完善
赏析
《所适》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诗中,作者以“钓鼇”和“拗罾”两个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渔民的劳动场景,并通过对“经春醉一舟”与“小鲜终日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的开篇“钓鼇东海头,经春醉一舟”,描述了在东海边,一位渔民正在海钓的情形。这里,作者运用了“钓鼇”这一典故,传达了渔民们勇敢地面对大海、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经春醉一舟”则形象地描绘了渔民们在海上度过春天的情景,其中“醉”字既暗示了渔民饮酒解乏,又表现出他们沉浸在海洋世界的乐趣之中。
接着,“西溪拗罾人,小鲜终日求”两句,作者笔锋一转,转向了对另一类渔民的描绘。在西溪,一位渔民正用拗罾(一种捕鱼工具)捕捞小鱼。这两句诗表现了渔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的场景,也通过“小鲜终日求”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两个不同劳动场景的描绘,展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钓鼇”与“拗罾”这两个生动的形象,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渔民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所适》是南宋诗人陈起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和宋朝政府的腐败,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知识分子则普遍感到忧国忧民。陈起作为一名文人,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陈起的个人生活中,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和诗人,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失利。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首《所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陈起在诗中通过对江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中的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这些情感都充分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