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也愚作草圣
髯张学书双鬓白,余子百驾终莫及。
晓兔经霜湘竹寒,秋蛇引露剡藤湿。
拙时每向巧中生,圣处更从颠里入。
素鹅春昼厌栏时,绿水波重竹风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张飞学识渊博头发已白,我等一百个人也无法追上他。
清晨的兔子经历风霜使湘妃竹显得寒冷,秋天的蛇引来露水使剡溪藤变得湿润。
有时候笨拙的人反而能在巧妙中找到出路,超凡的人更会身处险境。
春天里白鹤在栏边度过无聊的白昼,绿水的波纹不断竹子随风摇曳。
去完善
释义
1. 《观张也愚作草圣》:这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诗,赞美张也愚的草书技艺高超。
2. 髯张:指张也愚,他留有长胡子,所以被称为“髯张”。
3. 学书:学习书法。
4. 双鬓白:形容张也愚年纪较大,头发已经花白。
5. 余子:其他的人。
6. 百驾: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百夫之御,不如季路一跣。”比喻许多人赶不上一个人。
7. 晓兔:早晨的月亮。
8. 湘竹:湖南地区的竹子。
9. 秋蛇引露:秋天的蛇在露水中游走。
10. 剡藤:浙江地区的藤。
11. 拙时:在写得不好时。
12. 巧中:在技巧娴熟时。
13. 圣处:书法的最高境界。
14. 颠里:狂乱的状态。
15. 素鹅:白色的鹅。
16. 栏时:圈养的时间。
17. 绿水波重:形容水面波动起伏。
18. 竹风急: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很大。
去完善
赏析
《观张也愚作草圣》是南宋诗人陈起的一首赞美草书艺术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张也愚书法的描述,表达了对草书艺术的敬仰和赞赏。同时,通过对比其他书法家与张也愚的差距,强调了张也愚在草书领域的卓越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张也愚作草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起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对繁荣。
诗人在这个时期生活在一个士人儒生活跃的文化环境中,他与许多文人墨客结交,经常一起交流诗歌和书法创作。其中,张也愚是一位擅长草书的天才书法家,他的草书作品被陈起誉为“草圣”。
在诗歌的撰写过程中,陈起描绘了观看张也愚创作草书时的场景,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张也愚挥毫泼墨的神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张也愚才华的钦佩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