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清兄看猿
藜杖同僧扣,譍门野叟闲。
放他猿摘果,莫把白云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拿着拐杖与僧人相视而笑,开门迎客老者悠闲自在。任猴子去采摘果实吧,别把白云关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藜杖:一种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可用于步行或作为手杖支撑。藜是一种草本植物,茎坚硬可作拐杖。
2. 僧扣:指僧人敲击寺院的门环报时。
3. 譍门:应门,即开门迎客。
4. 野叟:居住在郊野的老人。
5. 白云关:指隐逸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同清兄看猿》中,诗人陈起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他与朋友清兄一起拄着藜杖来到寺中,叩响了僧舍的大门。门外是悠闲的乡野老人,他们与世无争,生活得安宁自在。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放他猿摘果,莫把白云关”,更是将这种意境推向了高潮。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于自然界生灵的自由和尊重。他不干涉猿猴摘取果实的行为,也不去限制那悠悠飘荡的白云。这正是诗人心境的体现:不干预他人的生活,不对自然强加束缚。让一切事物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体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清兄看猿》是南宋诗人陈起的诗作,创作于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在那时,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陈起生活在这一时期,家境贫寒,但热爱文学,颇有才华。
在这首诗中,陈起描述了自己和清兄一起观看猿猴的情景。他们可能身处山林之中,欣赏着猿猴嬉戏的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猿猴作为诗中的象征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和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