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简耘业
露湿萤光愈炽,月斜蛩韵尤清。
微物得时若此,人生可不求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湿润,萤火虫的光芒更加璀璨;月光倾斜,蟋蟀的鸣叫尤为清晰。这些微小的事物在适当的时候都能如此美丽,那么人生又何必去求取名声呢?
去完善
释义
《六言简耘业》是一首描绘田间劳作景象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露湿:指露水打湿了某种物体。
2. 萤光:这里指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亮。
3. 愈炽:更加明亮,这里形容萤火虫的光芒在湿润的露水中显得更加明亮。
4. 月斜:月亮倾斜,表示月亮已经升起一段时间,天色渐晚。
5. 蛩韵:这里指蟋蟀发出的鸣叫声。
6. 尤清:格外清晰悦耳,这里形容蟋蟀的鸣叫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7. 微物:这里指微小的事物,如萤火虫和蟋蟀等。
8. 得时:得到适宜的环境或时机。
9. 若此:如此,像这样。
10. 可不:可以不必,表示没有必要。
11. 求名:追求名声、荣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六言简耘业》中,陈起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露湿萤光愈炽,月斜蛩韵尤清”,描述了露水滋润下萤火虫的光亮更耀眼,月光下蟋蟀的叫声更显清幽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露湿萤光愈炽”表现了对微小生命的关注和赞美,同时也寓意着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会使自己更加坚强。而“月斜蛩韵尤清”则体现了在宁静的夜晚,蟋蟀的声音更显清幽的特点,传达了“静中见真”的哲理。
接下来的两句“微物得时若此,人生可不求名”,则是对前面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诗人认为,像萤火虫和蟋蟀这样的微小生物,在适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中,也能展现出各自的精彩;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不必过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顺应自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活出真实的自我。这种以自然为镜、反观人生的哲学思想,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微妙的生命现象,还启示人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去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言简耘业》是南宋著名文人、书商陈起创作的一首六言诗。此诗约作于1240年左右,此时陈起正从事书肆生意,广泛结交文学界人士。本诗通过生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农家辛勤耕耘的场景,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陈起所处的时代,南宋(1127-1279)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文坛却异常活跃,诗歌创作尤为繁盛。陈起身为书商,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不仅经营书肆,还亲自创作诗歌。他的生活经历和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及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