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玩月
月出已林杪,夜深光更佳。
可爱满地阴,扶疎漏琼花。
兴来不能寐,庭除步百回。
微吟弄清辉,幽意谁会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已升至树林的树梢之上,深夜时分月光格外皎洁。可爱的满地阴影中,疏落的树叶间散落着如琼花般的清辉。兴致勃发难以入睡,我在庭院里徘徊百余次。轻声低吟欣赏这清澈的光辉,这深远的意境又有谁能领会呢?
去完善
释义
1. 月出已林杪:月出,指月亮升起;林杪,树林的顶部。
2. 光更佳:光,月光;更佳,更好。
3. 可爱满地阴:可爱,令人喜欢;满地阴,满地的阴影。
4. 扶疎漏琼花:扶疎,枝叶繁茂的样子;漏,透过;琼花,比喻美丽的雪花。
5. 兴来不能寐:兴来,兴致来了;不能寐,无法入睡。
6. 庭除步百回:庭除,庭院;步百回,来回走动很多次。
7. 微吟弄清辉:微吟,低声吟唱;清辉,明亮的月光。
8. 幽意谁会哉:幽意,深沉的情感;谁,指无人;会,理解。
去完善
赏析
《秋夜玩月》这首诗歌以赏月为主题,展现了诗人陶醉于秋月美景的愉悦心情。诗中通过对月亮初升、月光洒地、疏影斑驳等细腻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禅意的情境之中。而最后两句“微吟弄清辉,幽意谁会哉”则更表达出诗人独处空明之景,沉浸在自我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之中的意境。全篇行文流畅、意境优美,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高洁的人格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玩月》是南宋诗人陈淳的一首描绘秋天夜晚赏月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朝相对峙,政治局势较为复杂。
陈淳(约1159-1223),字安仲,号北溪,福建漳州龙溪县人。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游学四方,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学识大增。在南宋时期,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晚年归隐家乡,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陈淳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阶层相对活跃的时期。当时,士人们热衷于探讨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尤其在赏月这种雅趣活动中,往往会产生许多优美的诗篇。陈淳的《秋夜玩月》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去完善